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调查——以S旗蒙古族Y校为个案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柳海民
授予年度:2019年
摘 要:寄宿制学校是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解决学生上学远,保证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首先在民族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实践证明,举办寄宿制学校是解决路途较远学生学习问题的一种较好的办学形式之一。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关键时期,他们离开父母,在学校过上了集体生活,在学校中学业、人际、常规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适应。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的学校适应性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访谈等方法,选取s旗蒙古族y校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吴武典(1994)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问卷》中的子问卷,来调查分析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的学校适应性状况,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从研究背景与问题入手,阐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提出研究思路及假设,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说明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相关理论概述,对学校适应性的概念做了界定,说明了选择台湾学者吴武典问卷的主要原因及学校适应性的功能。第三部分为调查部分,首先制定了调查设计,其次选定了调查工具并对工具的选择进行了阐明,然后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结果展现并对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进行了整体与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在利用分析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后,对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的三个方面主要方面,性别、家庭因素、成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第五部分为提升改进策略,笔者试图从学校、教师、家庭三个方面对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寄宿生学校适应性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策略。最后,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概括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