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22例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凝血指标与临床特征关系的分析及临床... 收藏
222例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凝血指标与临床特征关系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222例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凝血指标与临床特征关系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     者:钱梦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韩俊庆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肺癌 凝血异常 高凝状态 并发症 

摘      要:研究背景: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是目前我国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其相关的高凝状态不但是肺癌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还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移及预后。这种高凝状态常发生在恶性肿瘤确诊后的3周内,其相关的死亡率在确诊后1年内最高,但常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而极易被临床所忽视。因此,关注未经治疗的初诊的肺癌患者的凝血变化,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及长期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目的:在本项研究中,选取了未经治疗的初诊肺癌患者共222人,涵盖了临床最常见的肺腺癌、肺鳞癌和肺小细胞癌。探讨肺癌患者伴发的凝血异常的可能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为引起临床上对初诊肺癌患者凝血异常的重视,并为患者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提供相关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肺癌观察组收集了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两年间首诊住院、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三种常见肺癌患者共222例,其中肺腺癌114人、肺鳞癌41人、肺小细胞癌67人。对照组共121人,为同一时期入院的非肿瘤患者。将肺癌观察组按照疾病的病理类型、分期、原发位置、性别、年龄等相关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对各组间的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相关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应用SPSS 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结论是凝血异常在肺癌患者里很常见。这种异常可能表现为高凝状态(PLT、D-D、FIB升高),也可能表现为出血倾向(PT、APTT升高)。3.小细胞肺癌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观察组、对照组凝血参数的比较非小细胞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LT,D-D,PT,APTT和Fib的值均有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观察组和非小细胞观察组间各凝血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D-D的变化与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有关。伴随分期增加,D-D上升愈明显。5.非小细胞肺癌Ⅰ-Ⅲ期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Ⅳ期观察组、对照组各凝血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Ⅰ-Ⅲ期观察组PLT、D-D、APTT、Fib均升高,且差异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期肺癌观察组中PLT,D-D,PT,APTT和Fib均上升显著,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D的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有关。分期增加,D-D上升愈明显。6.左肺癌观察组、右肺癌观察组、对照组凝血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左肺癌组PLT,D-D,APTT和Fib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肺癌组PLT,D-D,PT,APTT和Fib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各凝血参数的变化与肺癌的原发部位无关。7.肺癌组不同性别患者凝血参数的比较女性PLT和D-D数值高于男性,Fib数值略低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女性肺癌患者较之于男性肺癌患者,女性肺癌患者体内PLT、D-D水平上升的更加明显,而男性肺癌患者体内Fib水平上升更加明显。8.肺癌组不同年龄:60+组和60-组中的凝血参数的比较60岁以上组较之60以下组APTT水平、Fib明显上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