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道教黄箓斋研究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永明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7[哲学-宗教学]
摘 要:黄箓斋是灵宝经的主要斋法之一,目前学界对于黄箓斋没有专门的研究,都是在研究道教科仪、道教历史、敦煌道经等问题的过程中提到,对于黄箓斋的源流、含义以及具体仪式的分析都缺少专门探讨。本文通过对灵宝经中《太上洞玄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太上洞玄灵宝九幽长夜之府玉匮明真科》、《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等的对比分析,将《下元黄箓简文》中的“拔度罪根威仪与天师道、上清派相关仪式进行对比,以及将灵宝斋的斋戒与先秦祭祀斋戒对比,可以看出黄箓斋直接来源于古灵宝经,也与国家祭祀礼仪以及天师道、上清派的仪式一脉相承。黄箓斋的含义,目前都认同它是一种度亡仪式,但是通过对陆修静修订前后的黄箓斋进行初探后,以及从不同时代对黄箓斋功用的解释来看,黄箓斋不单单是度亡科仪,而是一种以为亡人忏悔为主要方法,超度亡人为主要目的,但最终将功德回向给活人乃至整个世间,为人们祈福消灾的阴事斋法。陆修静感于黄箓科仪的混乱不堪,故根据古灵宝经对黄箓科仪进行整合,将其正式命名为黄箓斋,其功用为拔九祖罪根。根据历代经典的引用与解释,以及科仪的基本结构来看,可以得知早期黄箓斋仪应包含宿启仪、行道仪、投简仪这三部分。这能够说明南朝时道教的科仪格式已经完备,后世的科仪格式都是依据灵宝斋的格式而来。投简仪到后世发展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仪式,且被皇家所推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