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028例儿童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单中心临床分析及中长期随... 收藏
1028例儿童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单中心临床分析及中长期随访

1028例儿童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单中心临床分析及中长期随访

作     者:孟康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韩波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儿童 随访 成功率 并发症 

摘      要:目的通过总结本中心拟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 defects,VSD)封堵术治疗的1028例VSD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来评价该方法治疗VSD的疗效、安全性、中长期预后以及不同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2002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拟行经导管VSD封堵术治疗的VSD患儿共1028例为研究对象。总结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1、3、6、12月门诊随访资料,并联系患儿返院复查以获得最新随访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1028例患儿中40例造影后放弃封堵,988例患儿试行封堵,成功938例,手术成功率为94.9%(938/988)。成功患儿基本资料:男473例,女465例,年龄4.69+2.75岁(1.7~18岁),体重19.10±8.85kg(9.00~77kg)。膜周部VSD 900例,嵴内型VSD 28例,肌部VSD 9例,VSD开胸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示缺损大小6.98±2.99mm(1.90~18.10mm),术中造影显示缺损直径为6.45±3.48mm(1~18.00mm),植入VSD封堵器943枚,其中5例患儿植入双封堵器,封堵器直径6.39±2.13mm(3~18.00mm)。术后24h内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由(2.35+0.38)cm降至(2.20+0.32)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由(3.71+0.51)cm降至(3.49±0.4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12.399 P1mm者61例(6.50%),残余分流≤1mm者130例(13.86%)。267例(28.46%)新发三尖瓣反流或加重,其中少量者194例(20.68%),轻度60例(6.40%),轻中度8例(0.85%),中度5例(0.53%)。86例(9.17%)发生主动脉瓣反流,其中微量者31例(3.30%),少量45例(4.80%),轻度8例(0.85%),轻中度2例(0.21%)。3.总随访率85.5%(802/938),术后随访时间1月~192月(16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1月及以上者802例(85.5%),随访6月及以上者716例(83.4%),随访1年及以上者636例(80.20%),随访5年及以上者232例(69.05%),随访10年及以上者60例(48%)。截至随访终点,心胸比由术前(0.53±0.04)降至(0.4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P0.001)。4.中长期随访并发症情况如下:1例术后短期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随访终点心电图为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术后短期发生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其中1例患儿术后3月于院外死亡,另1例术后1年门诊复查时再次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植入永久起搏器。15例术后短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死亡,2例失访,3例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其中2例术后短期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心电图),9例心电图正常。1例患儿术后4年新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患儿于术后半年新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不同类型VSD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嵴内型与膜周部VSD手术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8%比95.4%,X2=7.649,P=0.006),倾向性得分匹配前后术后短期和中长期随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无膜部瘤形成的VSD手术成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倾向性得分匹配后术后短期以及中长期并发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膜周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