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调解语境中的语用距离操控现象探究——基于顺应—适应模型 收藏
调解语境中的语用距离操控现象探究——基于顺应—适应模型

调解语境中的语用距离操控现象探究——基于顺应—适应模型

作     者:吴杰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巨文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主      题:语用距离操控 顺应论 适应论 调解 

摘      要:调解是一种以话语为主要媒介的关系协商活动,对维护人际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在现实调解中,调解人通过特定的话语选择,操控与一方的语用距离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常态,甚至决定着调解的成败。然而,这种语用距离操控行为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调解语境中的探讨更是少见。随着法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从语用视角介入调解问题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展开语用距离操控的语用研究。语用距离分为初始语用距离和即时语用距离,前者由稳定的社会关系决定,而后者由特定语境中的话语决定。本研究强调后者,原因在于即时语用距离产生于交际主体对即时语境中话语亲密度的感知,具有可操控性,表现出更强的交际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观察语料,本文认为语用距离操控可以定性为一种由特定目的而引发的语用策略,具有语境敏感性,其运作必然要顺应各种语境关系,顺应论对此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顺应论是一种宏观理论,是从语言,社会,文化等关系出发的综观性理论(Verschueren 1999),对语用距离操控的微观表现难以提供充分阐释,而交际适应论更加侧重社会心理方面解释语言的细微表现,可以弥补顺应论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将语用顺应论和交际适应论作为理论来源,总结出“顺应-适应分析框架,并根据该框架,在自建调解语料库JTD(《金牌调解》、《调解面对面》、《第三调解室》)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尝试探究以下问题:1)调解语境下调解人通过何种语言手段实现语用距离操控?2)语用距离操控表现出何种运作机制?3)调解语境下语用距离操控出于何种语用动因?经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首先,语用距离操控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实现,交际双方语用距离的拉近或拉远正是各种语言手段形成的言后之果。分析语料发现,常见的语用距离操控手段有肯定、赞扬、附和、正面行为评价、否定、指令、责备、质疑、打断、观点抨击等。从言语行为角度看,这些语言手段都是阐释类、指令类和表情类言语行为的具体体现;从言语取效看,肯定、赞扬、附和、正面行为评价等手段能够拉近与当事人的语用距离,而否定、指令、责备、质疑、打断、观点抨击等可以拉远与当事人的语用距离。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两类语言手段具有不同言语取向和利益指向性,前者言语与当事人趋同,以当事人利益为中心,话语产出具有很高的亲密度,而后者则相反。其次,语用距离操控的运作有其“顺应和“适应机制。根据“顺应-适应框架,语用距离操控需要顺应三种语境因素,包括个人心理语境(悲伤、愤怒等),人际冲突语境(对抗、辱骂等)与人际和谐语境(态度温和,理性等),这些顺应是作出语言选择的前提。除此之外,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的同时,主体性因素也不容忽视。“适应论认为,要取得交际目的,交际主体必须要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语言取向,要么与对方话语相似,要么相异,这与“相似吸引心理原则一致。语料中调解人表现出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两种语言取向佐证了这一观点。再次,语用距离操控多出于以下动因:安慰、鼓励、维护调解秩序、批评、建议、维护权威等。语料表明,调解人拉近语用距离可以安抚当事人的消极情绪,也可以鼓励当事人做出有利让步;调解人拉远语用距离往往出于规范当事人行为,传达理性思想,提高调解效率。调解语境下,人际关系始终主导着话语建构,通过操控语用距离实现特定的言语功能,最终会作用于矛盾双方的关系,促进人际关系良性转化。将语用距离操控定性为语用策略,语用距离则成为一种可操控的语用资源,打破了以往研究的静态观。将其置于调解语境下,探究该策略的操作细则,运作机制和语用功能不仅能丰富语用距离的研究视角,更能为现实调解活动提供借鉴,因而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