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利益输送行为的研究 ——基于J公司的案例分析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袁鲲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摘 要:定向增发自从2005年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发展得十分迅速,证监会也在2007年颁布并实施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使得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约束和规范,定向增发在资本市场上也逐渐成为主流的融资方式之一。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定向增发的发行门槛相对低、成本较低、程序的审核相对简单,因为定向增发的股票具有至少12个月最多36个月的锁定期,所以可以削弱对二级市场造成的冲击。因此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定增作为企业再融资的方式。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且整体法规水平还有待提高,定向增发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对大股东的利益输送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争议点。已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通常大股东会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定向增发中谋取财富,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定向增发在投资者的心中已经发展成为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工具。以往学者关于上市公司利用定向增发来进行利益输送的研究中,主要是搜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来证实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行为,并且往往只是侧重于利益输送的某个方面,例如增发价格折价、红利分配等。可是利益输送的形式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本文以J公司在2014年的定向增发作为案例,从案例的角度来切入,选择了几种上市公司常用的利益输送方式:定向增发价格是否过低、在基准日前是否有打压股价的行为、大股东是否存在减持套现的行为、在定向增发后是否存在高额的分红,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而且我国学者们对于定向增发中利益输送行为的研究大多只是侧重于研究其利益输送的行为,往往忽略了法律法规和体制这些客观的因素。所以本文也通过这个案例,对现有的关于定向增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在定价的机制、股权结构和定向增发后的分红等方面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