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及定殖风险的研究 收藏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及定殖风险的研究

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及定殖风险的研究

作     者:王宜安 

作者单位: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梁幼生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主      题:曼氏血吸虫 光滑双脐螺 自体生殖 异体生殖 GIS 中国大陆 定殖 潜在地理分布 氯硝柳胺 四聚乙醛 氰胺化钙 

摘      要:曼氏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mansoni)广泛流行于非洲、美洲等45个国家,是危害流行区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传染病,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是阻断曼氏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雌雄同体,是专一性淡水水生螺,广泛分布于非洲和美洲,是曼氏血吸虫最重要的中间宿主之一。第一部分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学研究——生殖与生存力目的:比较光滑双脐螺自体生殖和异体生殖繁殖力的差异,观察螺产卵的昼夜节律性及光照对产卵的影响及成螺对缺水缺食的耐受性,旨在为现场控制和消灭该螺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枚螺卵单独孵化,幼螺单独饲养的方法,培育自体受精生殖的成螺;采用多枚螺卵群体孵化,幼螺群体饲养的方法培育异体受精生殖的成螺。比较自体受精生殖螺和异体受精生殖螺的产卵能力、所产卵发育和孵化及幼螺生长为成螺并产卵的能力。将成螺分别饲养在全天光照(3000lux)、全天无光照(0lux)、日间(8:00-20:00)光照与夜间(20:00-次日8:00)无光照、日间无光照与夜间光照等4种环境中,观察期间逐日在8:00和20:00收集当日新产出的螺卵块并计数螺卵数,比较螺昼夜节律性及光照对产卵的影响。将成螺脱离水体分别暴露在相对湿度分别为0%、65%、87%和100%的环境中,经不同时间后,分别观察暴露在不同环境中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将成螺放至烘箱内采用快速烘干法去除螺软体内水分,当螺重分别减轻10%、20%、30%、40%、50%、52%、55%、57%、60%和70%后,分别观察不同软体脱水率的螺的生存率。结果:自体生殖初产卵螺的直径为10-12.5mm,产卵的高峰期的螺直径为12.5-17.5mm;异体生殖初产卵螺的直径为7.5-10mm,产卵的高峰期的螺直径为12.5-27.5mm。在25℃水中,15d的产卵数、产卵块数及卵块含卵数,自体生殖螺分别为8.77±16.92枚/螺、1.93±3.30块/螺和4.01±1.87枚/块;异体生殖螺分别为149.71±142.28枚/螺、5.36±4.20块/螺和24.20±12.18枚/块,自体生殖螺与异体生殖螺比较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螺日间和夜间均暴露在黑暗环境中,螺全天产卵量为602.93±510.68枚/日,其中日间产卵量为47.67±52.68枚/日(占7.9%),夜间为555.27±469.89枚/日(占92.1%)提示光照可促进产卵量的增加。光滑双脐螺成螺在脱离了水体后,暴露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0%、65%、87%和100%的环境中,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7d、70d、150d及100d。在25℃水体中,对照组中不喂食可生存50d。光滑双脐螺成螺在脱离了水体后,暴露在25℃烘箱内,当软体的脱水率分别为10%、20%、30%、40%、50%、52%、55%、57%、60%和70%,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70%、30%、0、0、0、0。结论:光滑双脐螺能够通过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完成生殖过程,但异体生殖螺和自体生殖螺的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异体繁殖力强于自体生殖,自体生殖生殖成熟率高于异体生殖。观察结果提示,单个存活螺卵、幼螺或成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均有通过自体生殖的过程,繁衍形成新的种群的可能性。提示现有杀灭光滑双脐螺的措施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螺的种群数量,而难以彻底消灭螺的孳生。光滑双脐螺产卵以夜间为主,光照可干扰产卵节律,黑暗环境有利于产卵,光照可促进产卵量的增加。光滑双脐螺成螺具有很强抵御缺水缺食不利环境的能力,在相对湿度为87%、温度为25℃环境中,不进食可存活150d,提示旱季后仍存活的螺对于当地血吸虫病的传播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螺软体失水,是导致螺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目的:预测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南方定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