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管子》辑佚研究 收藏
《管子》辑佚研究

《管子》辑佚研究

作     者:连伟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管怀进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104[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1[哲学] 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202[历史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05[文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管子》 辑佚 出土文献 

摘      要:中华典籍浩如烟海,《管子》是子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今本《管子》(1),目录有八十六篇,其中十篇有目无文,已经亡佚。且《封禅篇》也已经亡佚,今本《封禅篇》之文,是尹知章为《管子》作注之时,以《史记·封禅书》中管仲言论补上的,如此八十六篇,已经亡佚了11篇。自唐代开始,不断有人对《管子》一书进行辑佚。展开《管子》的辑佚工作,尽量恢复《管子》的早期面貌,对于保存典籍和先秦学术思想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第一章讨论了《管子》流传和散佚的过程,以及今本《管子》篇目和文本所存在的问题,这是辑佚工作的出发点。《管子》的流传和亡佚过程可以以两个时间节点划分为三个时间段:1、刘向校书之前,古本《管子》以若干单篇文献的形式流传;2.刘向校书之后,《管子》有了一个八十六篇的定本,从此《管子》以这个八十六篇定本的形式抄写流传,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有亡佚;3.宋代雕版印刷术成熟,书籍大量出版,宋本《管子》流传至今,《管子》的主体文本不再流失,《管子》的亡佚过程终结。根据以上时间节点的划分,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管子》辑佚的工作,以出土文献辑古本《管子》,以类书、政书、古注辑今本《管子》所无文句。分析今本《管子》内部篇目和文本存在的问题,可以指导我们从今本《管子》文本发掘佚失篇章的内容。第二章主要是考辨历代古注、类书、政书等文献辑佚《管子》的成果,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这些文献继续挖掘《管子》佚文。第三章主要是论述《管子》的内部析出式辑佚的得失。《管子》存在内部篇目与文本的错乱,故存在佚篇已经被混入其他篇章的可能性。张佩纶、石一参、李勉等人都从《管子》其他篇章辑出了他们认为属于佚篇的内容,本章对此种辑佚方法和所辑内容进行考论和评价。第四章主要是利用出土文献进行辑佚,以还原《管子》早期文本的面貌。银雀山汉简《王兵》篇、清华简《管仲》篇,都可能是刘向未曾见过的《管子》佚篇。通过以上三种方法,使得《管子》的佚篇得到部分恢复,还搜集到了一些无法确定篇章归属的《管子》佚文,对于还原《管子》原貌很有意义。但是因为掌握资料有限,《管子》辑佚的工作还需要更深入开展,出土文献的不断发掘将是以后《管子》辑佚的最佳切入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对历代《管子》辑佚成果进行了考辨和评述,使得前人散乱无章、真伪参半的辑佚成果得到系统性地校勘、辨别和定位,肯定了前人在《管子》辑佚方面的成绩与地位,并努力纠正其中的谬误和不足;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又在古注、类书、政书上辑得若干《管子》佚文;利用新发现的出土文献进行《管子》辑佚,取得了《管子》辑佚的新成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