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驱动因素与城市特征研究 收藏
中国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驱动因素与城市特征研究

中国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驱动因素与城市特征研究

作     者:朱格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海鲲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PM2.5 公众健康 驱动因素 健康效益 城市特征 

摘      要:在过去的40年,中国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大气污染(特别是PM2.5的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年来的一个突出环境问题。为了降低PM2.5污染带来的负面健康影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自2013年以来陆续颁布了多项严格的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定量评估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及其驱动因素,提高城市尺度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精确性,不仅可以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和公共医疗保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而且对于我国持续有效的减少大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家层面的基准死亡率数据,应用综合暴露反应模型(IER)模型评估了2013-2017年中国由于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随后,使用情景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 PM2.5健康效应的驱动因素和PM2.5浓度下降带来的健康效益。并且,在全国层面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还首次基于城市本地化的基准死亡率估算了2006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129个城市PM2.5的健康效应。最后,基于全国和城市层面的研究结果,为了政府部门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大气污染控制决策提出了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国家层面而言,2013-2017年期间,中国每年由于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分别为908,070人,91 1,960人,926,470人,907,860人和896,510人,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基准死亡率的升高以及PM2.5浓度的降低对2013-2015年期间PM2.5健康效应变动的影响分别为+3.0%,+8.5%,+3.6%和-13.1%,而这四个因素对2015-2017年间PM2.5健康效应变动的影响分别为+1.2%,+6.0%,-2.5%和-7.8%。可见,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我国近年来过早死亡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而PM2.5浓度的降低一直是减轻公众健康负担最主要的因素。相较于2013年,我国总体的PM2.5浓度在2014-2017年维持着稳定下降趋势,带来的健康效益逐年增加,累积减少了392,940人过早死亡。城市层面而言,129个城市在2006年、2010年和2015年由于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总数分别为442,150人,632,980人和630,900人。同一地区和省份的城市,在PM2.5污染程度和基准死亡率方面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突出了大气污染健康影响的研究中使用本地化数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6-2010年期间,城市PM2.5健康负担的增加主要是因为PM2.5浓度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5年期间,PM2.5浓度下降了 24.7%,但是PM2.5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并未出现明显降低(仅下降了0.4%),主要是由于2010-2015年期间城市基准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可能是造成基准死亡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依据评估结果,本研究从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国家层面而言,除了京津冀等传统污染重点防治区域之外,未来制定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时也应当将宁夏、海南等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纳入重点防治范围。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大气污染的区域转移,全方面地保证中国空气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污染程度较低的省份继续降低PM2.5浓度可以带来更高的边际健康效应,从而更有效地减轻中国居民的健康负担。除此之外,伴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要更加注意针对老龄人口等敏感人群提供医疗援助,以提高其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就城市层面而言,不同类型城市在PM2.5污染治理和公众健康维护方面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对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言,PM2.5浓度的降低对减轻PM2.5健康效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进一步减少PM2.5污染的成本通常很昂贵。因此,这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综合整治措施,如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高污染排放标准,落实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等。为了避免重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发展道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应该实施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政策,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制定明确合理的发展战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