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赞答语的语用顺应性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小舟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摘 要:称赞语及其应答语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用语,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维系社会交际关系。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称赞应答语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其中大多数是基于英语文化的研究,对汉语文化语境下的称赞答语研究则不够充分。并且,对于汉语称赞答语的研究结果很大部分是千差万别的。笔者以为,鉴于研究者所用方法和调查范围,目前已存在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他们研究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固定在一些特别的社会团体:大学学生,或者是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人。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进行调查的方法单一,多采用DCT形式,因此,调查数据的来源也很局限。其次目前称赞应对的研究大多是以静态视角来做,但文化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发生变化,一种语言团体中的言语策略肯定也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总是把目光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上来做研究,必定有它的缺陷。本论文主要通过采用动态的视觉,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称赞答语的策略进行调查(定性研究指问卷调查,自然观察,访问式调查。定量研究指把以各种渠道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并以图表方式表达出来),研究日常会话环境中的汉语称赞答语策略及其使用过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释人们在称赞回应中对语言的顺应性使用的情况。本文所参考的理论框架包括言语行为理论、礼貌理论以及Verschueren(1987,1999)提出语言顺应理论,其中前两个理论为本文论题提供了基本的出发点,而顺应理论则是本文用于称赞答语使用过程的理论依据和工具。根据顺应理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出于语言内部或(和)语言外部的原因。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结构要与语境相互顺应。而且,言语交际一旦发生,交际双方都要作出顺应。换句话说,在言语交际中,无论说话者还是听话者都要对交际语境因素和语言现实作出顺应,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交际语境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人们使用语言以策略为基础,以顺应交际需要为目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把称赞答语的使用过程看作是为了满足交际者的交际目的并获得交际成功而对各种语境因素做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性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自身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据此本文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以便我们能够更系统地研究汉语称赞答语的顺应性。我们发现人们不仅会选择各种语言策略的手段来顺应语境,而且还会积极地利用各种语境因素来满足自己的交际目的以获得交际成功。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自然观察,访问式调查总共收到2480条称赞答语。结果显示,中国人倾向于接受称赞。他们的答语策略与称赞者的权势关系、社会距离,以及称赞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谈的话题有关。另外,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汉语称赞答语是人们动态顺应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