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养血逐瘀胶囊的药学研究 收藏
养血逐瘀胶囊的药学研究

养血逐瘀胶囊的药学研究

作     者:邹俊波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希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养血逐瘀胶囊 数学方法 防潮技术 质量标准 稳定性试验 

摘      要:养血逐瘀胶囊是四川省第二中医院名中医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治疗月经不调的经验方。全方由熟地黄、红花等六味药材组成,具有养血活血、化瘀通经的功效,主要用于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等症。 原方采用原生药粉碎后以散剂或蜜丸给药,但服用不便,保存时间不长,易吸湿,易生虫霉变,蜜丸尚存在生产流程长易受微生物污染等缺点,不利于贮存及临床长期应用。因此我们拟将其制成更符合现代用药需要的剂型。本课题对该药进行了制备工艺考察,制定了质量标准,并进行了稳定性试验考察。 在制备工艺考察中,根据处方药物有效成分的理化特性,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用药的要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浸泡对有效成分转移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确定水提取工艺为:熟地黄、红花等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丹参醇提工艺为:丹参药材加10倍量75%乙醇溶液,浸泡3小时,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采用8000r/min离心除杂法对水提液进行纯化,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对醇提液进行除杂,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实验方法,确定最佳辅料种类及配比关系;实验进一步考察制粒工艺,以颗粒得率为指标,对进料速度、滚轮速度、滚轮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实际工业生产,选择进料速度40r/min、滚轮转速10r/min、滚轮压力70bar为最佳制粒工艺;考察处方经提取纯化后的干膏率,结合颗粒休止角、堆密度等参数,选择0号胶囊,在温度25℃,湿度75%以下环境中进行填充,即得。 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TLC)法对方中熟地黄、红花、丹参、益母草、白芍和鸡血藤进行了定性鉴别,其色谱斑点清晰,特征性强,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君药成分5-HMF、HSYA进行了含量测定,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在5-HMF含量测定中,色谱柱Agilent-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1:7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柱温为30℃,进样量5μl。5-HMF在0.274~1.3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8%(n=9),RSD为2.08%。在HSYA含量测定中,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流速是***/min,检测波长为403nm,柱温为30℃,进样量51μl。HSYA在0.286~1.4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5%(n=9),RSD为2.81%。实验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应要求,对养血逐瘀胶囊进行全检,均符合规定。 在稳定性考察中,采用加速试验及留样观察法考察了养血逐瘀胶囊的稳定性,表明成品在临床用药包装下,一年时间内药物性质稳定。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