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批评性分析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朝晖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政治讽刺小说之一,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形式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来揭露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并探讨语篇中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本研究以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九八四》从语篇分析(描写)、话语实践(阐释)和社会实践(解释)三个维度进行批评性分析。首先,在语篇分析层面,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依据,从及物性、转换、词汇选择、情态和主位结构等微观角度描写《一九八四》的语言形式特征。其次,在话语实践层面,本研究通过探讨小说内容(活动、主题、目的)、小说参与者及其关系、语言在小说生成中的作用来阐释《一九八四》与其生成、传播和消费的关系。最后,在社会实践层面,本研究通过考察《一九八四》创作的国际政治背景及其意识形态效果来从宏观角度解释其互动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发现:1)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采用多种语言特征表达反极权思想:“及物性凸显极权者迫害民众的恶劣动作,暗示极权者权力的滥用;“转换掩盖极权者始作俑者的角色,致使其统治模糊化、合法化;“词汇选择的消极性和机构性突出极权政治造成人性的扭曲;“情态动词的不均衡使用反映极权者绝对的话语权;“主位结构强调极权者集体思想的强制输入。2)小说《一九八四》的语言使用既受当时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如强权政治、西班牙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极权主义的传播等),又对现实社会产生渐增性的意识形态效果。本文为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有利于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