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收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     者:姜志圣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宏建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摘      要:研究背景与目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指一种系统性的骨病,以骨量的下降及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该病多见于老年人,轻微的外伤即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s),也可自发产生压缩性骨折,常常伴有局部疼痛,严重时活动受限、压迫脊髓,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及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OVCFs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而对OVCFs的治疗也正成为一大医学和社会难题。由于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对活动较多或年龄较大的患者难以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凭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本文通过对68例胸腰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而探讨经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以指导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行PKP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8例,通过资料整理,筛选资料完备并获得随访的的病例68例,共计82节椎体为研究对象,其中PKP治疗34例,PVP治疗34例。所有病例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壁完整,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术前均经系统的体格检查、X线、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把引起胸腰背疼痛的椎体或压缩性骨折的椎体确定为“责任椎。在C形臂透视下经皮沿靶椎体椎弓根向“责任椎内推注一定量的骨水泥。于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责任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数值均以x±s表示。 统计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从平均8.35±0.37分(7-10分)下降到平均2.45+0.45分(2-4分),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侧位片上术后“责任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压缩椎体基本恢复正常,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8°±5.0°,矫正至术后的6.5°±2.2°,后凸畸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弯曲度,增加椎体的力学强度及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活动功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