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动词的名词化认知分析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麻保金
授予年度:2005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在英语里,名词化是一种常见的有趣的语言现象。通过名词化,一个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这些不同的概念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名词化过程中的词类变化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为什么人们可以理解这种变化后的词类?名词化后的词是怎么获得意义的?对这些问题,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名词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名词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名词化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中转喻认知方式。我们试图通过分析英语动词的名词化来探寻这种语言现象的语义理据,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动作名词的意义推理机制,为英语学习者掌握这种语言现象提供一些帮助。本文试图运用概念合成理论揭示动词名词化的意义建构机制。G. Fauconnier 和 M. Turner 在1994 年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是意义建构的普遍模式,它在语言的思维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名词化的定义,本文的写作意图,理论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基本结构。传统语法认为名词化是一种词形变化的过程,是一种语法语义变化的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名词化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种转喻认知方式。人们通过概念合成的认知途径理解名词化后的词的意义。 第二章主要回顾不同语言学派对名词化进行的研究。最早将名词化研究列入语法框架的是 Jespersen,他解释了英语中的名词化以及由名词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词和对应名词的关系上,其生成规则对名词化的解释显得软弱无力。系统功能语法把名词化现象看作是一种语法隐喻,并从功能的角度对名词化进行研究。认知语法就名词化过程中的意义变化,迂回表达及模式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有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名词化的理解,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前人的研究主要从语言本身关注名词化的语法特征,并未注意到为什么人们可以理解这种语言现象以及人们是如何理解其意义的。本文以 G. Fauconnier 和 M. Turner 的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