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意会认知理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研究 收藏
基于意会认知理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研究

基于意会认知理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研究

作     者:黄晓坚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瑞雄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意会认知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途径 

摘      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基于迈克尔·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探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研究。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简明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介绍意会认知理论在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现状。对意会知识、意会认知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 第二部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专门性、公开性、规范性的特点,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并取得重大成效。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间接性、隐蔽性、载体多样、范围广泛、主体自觉、效果持久等特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不单是教育者主动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也包含教育者通过语言系统、行为方式有意或无意地使受教者意会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三部分:阐述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实效,分析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当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具有传达主导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的功效,思想导向功效,政治动员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评价体系有待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单一。造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传输机制效果欠佳、知行转化效果欠佳。 第四部分:论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论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既马克思主义认知理论与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同时论述了意会认知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契合。时代变化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呼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发展规律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度依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会认知理论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意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知识具有意会成分、知识的个人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的辩证关系。意会认知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知理论对主体如何认识客体这个问题的解答具有契合之处,为马克思主义认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最后,探讨基于意会认知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首先,建构受教者的意会知识及环境背景,包括建构普通受教者的意会知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意会知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其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师徒制的作用,加强教育者行为及人格对受教者的影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会成分的传递及传承。再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会知识的传输与显性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输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人体验与实践环节,使受教者的认知体系完善,并在体验与实践中解决“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