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的边界研究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立斌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1[管理学-行政管理]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失位和过度的舆论监督是无效监督的表现,其结果都影响舆论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甚至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为了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明确舆论的最大监督范围。 本文将边界理论及异化理论创造性的引入研究话题。通过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探讨舆论监督在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领域的失位和越界情况,从而寻找舆论监督的合理边界。 舆论的政治监督缺乏对民主测评中的形式主义、程式主义的监督;在“李刚门等涉及政府官员的事件中因过度监督,激发民众仇官心理,质疑到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故舆论监督的政治边界是确保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确保国家政局稳定及社会的安定,不能替代制定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 舆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工作、外界对司法活动的不当干扰等缺乏监督,存在失位现象;而在“药家鑫案等司法审判中存在过度监督,媒体预先设定一边倒的舆论造势,对司法审判形成舆论绑架,故舆论监督的法律边界是确保司法的独立地位。 舆论对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内部机理缺乏监督,存在失位现象;而对“小悦悦事件等社会公德失范行为的过度监督,造成助人于危难的善意之举极受威胁,抑制了道德规范积极作用的正常发挥,故舆论监督的道德边界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独立地位,既不能抑制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积极作用的正常发挥,也不能替代制定社会主义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