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分离技术研究 收藏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分离技术研究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分离技术研究

作     者:尹秀莲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钧

授予年度:2003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银杏外种皮 银杏酸 树脂吸附 超临界CO2萃取 

摘      要:银杏酸是银杏中除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之外的另一类活性成分。银杏酸具有抑菌、消炎、抗过敏、抗肿瘤、杀虫作用,在药物化妆品及生物农药方面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银杏酸类可看作水杨酸分子在苯环C6位上连有较长侧链取代基的系列化合物,该长链分烷基链和烯基链,由13-17个碳原子组成。主要存在于银杏外种皮中,我国银杏资源丰富,银杏外种皮通常被作为废弃物,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本论文针对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定性定量分析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首次对银杏外种皮的生药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进行了鉴别,并测定了其水分和总灰分含量,分别为10.98±0.4%,3.55±0.5%。 2、本文建立了银杏酸的TLC、分光光度、HPLC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60GF硅胶板,考察了不同展开剂对Rf的影响,认为以石油醚-乙醚-乙酸(70∶30∶1,v/v),石油醚-乙醚-甲酸(70∶30∶1,v/v)为展开剂时,银杏酸的Rf值比较合适,分别为0.525和0.65。确定了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检测波长为322nm,测定了标准曲线,表明分光光度法用于银杏酸的分析是可行的。HPLC分析条件:色谱柱:Inertsil ODS-2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MeOH-3%HAC水溶液(92∶8,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10nm,柱温:40℃。采用外标曲线法,对其分析的准确度进行了实验,认为HPLC法用于银杏酸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3、通过对银杏酸的吸附量的考察,从八种不同的树脂中选出了两种吸附量较大的树脂D290和S-8,吸附量分别为148.78mg/g、127.17mg/mL,对它们的静态吸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对它们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果为二者皆符合Langmuir模型;对它们的洗脱工艺进行了研究,S-8树脂以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90∶10,80∶20,v/v)溶液为洗脱剂再生,树脂连续使用三次吸附量无明显下降;D290树脂以石油醚-乙酸(99∶1,v/v)溶液为洗脱剂可以达到很高的解吸率;同时对S-8树脂的固定床吸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固液接触时间和进口浓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认为料液入口浓度为13.54mg/mL、流速为5mL/min时较适宜;对S-8树脂的固定床洗脱工艺进行了研究,洗脱剂流速为1.8mL/min时较好,采用S-8树脂分离纯化银杏酸,银杏酸纯度可达到85.59%,回收率达92.35%;提出了用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银杏酸的工艺流程建议,对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不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S-8树脂吸附纯化银杏酸工艺的进行了综合评价 4、初步探讨了超临界CO萃取法分离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工艺。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表明在萃取压力在20~30MPa时,银杏酸得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升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单因素实验,表明在萃取压力在200MPa时,银杏酸得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升 高;萃取温度小于45℃时,银杏酸得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45℃ 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时间的增加,银杏酸收率逐渐增加,第二、三个 小时增加显著,到6h几乎萃取完全。进行了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明压力和萃 取时间是影响银杏酸萃取银杏外种皮萃取得率的显著因素。萃取的最适条件为萃 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h。对银杏外种皮的石油醚浸膏进行 了超临界CO:萃取研究,银杏酸的回收率为91.16%,平均纯度为77.66%。对银 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超临界CO:萃取银杏酸 的工艺进行了综合评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