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村落里的中国式“相亲” ——关于农村引导式择偶模式的分析 收藏
村落里的中国式“相亲” ——关于农村引导式择偶模式的分析

村落里的中国式“相亲” ——关于农村引导式择偶模式的分析

作     者:于红丹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于颖

授予年度:2010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主      题:村落 择偶 择偶模式 场域 惯习 

摘      要:对择偶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家庭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总是对谁会和谁结婚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择偶都不单单是个人情感上的选择,而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下综合各种因素做出的选择。虽然当今社会,缔结两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已获得了广泛认同,但在广大乡村地区,受交往范围狭小,财富积累缓慢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等制约,婚姻具有明显的乡土区域性,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通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婚嫁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村落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随着近20年来的经济开放、政治变革和文化碰撞,村落中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当代的村落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循规、开放与束缚共存的多元结合体。本文主要研究生活在村落里的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尤其是人们现在通过何种模式选择伴侣。 择偶模式是男女双方选择配偶的方式和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择偶模式就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有无第三者参与择偶过程,把择偶模式分为两种:自由恋爱和引导式择偶。自由恋爱,顾名思义就是指男女间在没有第三者的干预制约下,根据自己的愿望建立爱情关系的模式。引导式择偶则是通过第三者的引导,在家长的筛选下选择配偶的模式,在村落社会里人们把这种方式称为“相亲。位于吉林省某县的S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村落。笔者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在这个交往范围受限、社会流动少、生活方式简单的村落里,人人总是倾向于通过“相亲来寻找结婚对象,通过媒妁之言,父母参与筛选的引导式择偶模式在村落中依然占主导地位。 本文尝试用场域和惯习理论来解释村落里的择偶行为,村落中的人们在特有的场域中,经过长期实践,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他们习以为常的择偶行为,人们在惯习的影响下,把它作为一种模式延续下来。在整个“相亲过程中,共有四方参与群体,通过对他们在择偶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分析,笔者发现在整个择偶过程中,媒人是双方当事人结识的引导者,家长是子女伴侣的筛选者,亲戚邻居是提供好心意见的建议者,适婚子女在择偶过程中仅仅是在行使被限制的决定权。 在结论与讨论部分,首先对村落中引导式择偶模式背后中国乡土社会中特殊的行为方式做了一些粗略的思考,其次是对引导式择偶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研究做了深入的反思。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