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医脏腑病机的发展演变研究 收藏
中医脏腑病机的发展演变研究

中医脏腑病机的发展演变研究

作     者:席玉棚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翟双庆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医学] 

主      题:脏腑病机 黄帝内经 现代教材 演变发展 

摘      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先贤就告诫后世在诊疗中审察病机的重要性。唐代王冰对病机一词的解释是“病机,病之机要也。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指出在治疗疾病中,如何做到“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就是医者应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机要。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因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各种病变机理,即是脏腑病机,其主要阐释脏腑病变同病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历代医家对其的论述颇丰,其发展也各具特色,然而脏腑病机理论从产生之出距今年代久远,经过各医家的不断补充,其内涵也逐渐丰富,使得形成之初与现代脏腑病机内容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因此,对脏腑病机理论的变化进行梳理,总结其发展演变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故本论文依托于973—“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课题,主要比较《内经》和现代脏腑病机理论的异同,梳理其演变过程,总结其发展演变原因,为今后脏腑病机理论的研究做铺垫。本论文第一部分以时间朝代为节点,以对脏腑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为基础,从宏观上梳理了中医脏腑病机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难经》为代表的书籍奠定了中医脏腑病机的基础,这是脏腑病机的奠基时期;隋唐时期以《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将脏腑病机理论系统化,这是中医脏腑病机的系统研究阶段。宋金元时期刘完素将五运六气与脏腑病机理论相结合,对脏腑病机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阶段,其后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等医家不断进行发挥,倡导火热论、脾胃学说、滋阴降火、痰郁等理论,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医学流派,脏腑病机理论进入了专题研究阶段。明清时期,在宋金元对脏腑病机论述基础之上,深入研究脾肾病机,强调“真阴真阳论。温病学家也阐述了温热之邪的致病机理,这一时期脏腑病机理论已经趋于完善。第二部分总结了《黄帝内经》脏腑病机理论的指导思想、思维模式及特点。其中《黄帝内经》脏腑病机的指导思想是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其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取象比类的类比观、邪正相争的发病观、关系失调的病理观和动态演变的传变观;而脏腑病机的特点主要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功能系统定位为主导,以虚实和五气作为脏腑病机分类的纲领。第三部分是现代教材中脏腑病机的内容及脏腑病机的演变发展,这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整理出现代教材中脏腑病机的框架,并与《黄帝内经》中脏腑病机理论作简要对比;其次,以现代教材中脏腑病机论述为基础,从微观上对各脏腑病机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梳理。总结出脏腑病机的发展演变主要有沿袭、演绎、分解、融合、消亡、插入六种模式,并且提炼出现代中脏腑病机的类型经过何种模式发展演变而来。第四部分对脏腑病机发展演变的原因作了分析,指出以整体观指导下的中医思维模式传承是脏腑病机理论发展演变的前提;以《黄帝内经》为主线的演变模式是脏腑病机理论发展的基础;以医家为主体的临床实践是脏腑病机理论发展的根本原因;哲学理论的融入促进了脏腑病机理论发生了变革;师承关系、政府支持在脏腑病机演变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