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清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摘 要:目的调查绝经后女性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对绝经后女性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并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ICVD发病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对该类人群进行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10月于天津某大型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课题组研发的“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对其进行发病风险评估。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为基础,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妇女健康倡议体力活动问卷、简约版步行环境量表对绝经后女性各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综合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ICVD发病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全部数据采用双人录入核查方式进行。调查对象的定量资料在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对定性资料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影响绝经后女性ICVD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其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取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绝经后女性在体重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方面的暴露率分别为48.33%、34.33%、65.00%、10.67%、7.00%;危险因素少于3个的人群占79.00%;危险因素超过3个的人群占21.00%;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检出率分别为:56.67%、12.33%、19.33%、10.33%、1.33%,各年龄组间危险因素等级分布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ICVD平均危险度较高,且随年龄的增长ICVD绝对危险度呈现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孕次、产次、工作状态、是否接触二手烟或三手烟、是否容易买到健康食物、是否参加心血管疾病相关讲座、体力活动、抑郁、D型人格、社会支持及环境因素,与绝经后女性ICVD发病风险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月收入、产次、是否接触二手烟或三手烟、是否容易买到健康食物、体力活动、抑郁、D型人格、社会支持和环境因素与绝经后女性ICVD发病风险有关(P0.05)。其中容易买到健康食物(OR=0.242,95%CI:0.059.994)、社会支持(OR=0.861,95%CI:0.789.941)和良好环境因素(OR=0.866,95%CI:0.801.937)为其保护因素;产次(OR=3.795,95%CI:1.657.689)、接触二手烟或三手烟(OR=2.886,95%CI:1.087.659)、抑郁(OR=1.193,95%CI:1.072.328)、D型人格(OR=1.148,95%CI:1.044.264),则为危险因素;月收入(OR=1.001,95%CI:1.000.001)及体力活动(OR=0.999,95%CI:0.998.999)为其无关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ICVD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产次、接触二手烟或三手烟、抑郁、D型人格为其发生ICVD风险的危险因素,容易买到健康食物、社会支持和良好环境因素则为保护因素,因此应加强对该类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干预,在控制减少危险因素的同时增加保护因素的作用,从而减少I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