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象等值角度对比研究《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学玲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摘 要:《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章回体英雄传记小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该小说描述了宋朝时期的丰富习俗,反映了各种社会现象,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理想。原著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刻画了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一百单八将的形象,白话的采用也使小说的语言明快、练达,富有表现力。然而由于中西差异的文化背景,翻译时很难在保持主题意义对等的前提下,保持文字本身的美感。小说的美学效果是由内容和形式共同体现的,若形式本身蕴含的意义缺失就会导致假象等值。本文运用假象等值理论对比分析《水浒传》的译文,突破了很多理论更注重主题意义对等的局限,引起读者和译者对语言本身的注意;另外,邓特·杨的译文于1999-2002年出版,年份较新,前人研究多集中于单文本分析,如本文中将该版本和沙博里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在前人研究中较为少见。本文运用描述、对比分析的方法以小说中的正例和反例具体研究主题意义和语言结构的双重对等,以假象等值为理论基础,首先介绍论文研究背景、意义、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水浒传》和假象等值理论;其次从词法的角度,通过举例分析两个译文在不合逻辑、客观性和不可信性的翻译处理;从句法的角度,具体对比两译文在节奏、突出性和排比的处理;再从对话和思维表现的角度,通过对直接引言的不同处理来对比分析两个译文的表达效果;最后得出结论,总结不足,并提出避免假象等值的翻译建议。通过举例对比分析发现,沙博里的译文更简洁清晰,有些例子较好地保持了原文的不合逻辑、感情色彩的客观性、快节奏、突出性和对话和思维表现;邓特·杨的译文翻译地更详尽,有些例子较好地保持了原文的不合逻辑、客观性、不可信性、慢节奏和排比效果。通过理论指导和具体分析,本论文建议译者尽可能保留原文结构的特殊元素,如不合逻辑和客观性,深入地分析原文的内容蕴含的内涵和语言本身具有的深层含义,尽可能在保持原文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意译,实现语言本身和主题的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