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主城区智力残疾人托养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晶华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摘 要:研究目的: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残疾人。以往智力残疾人主要由家庭承担养护责任,家庭生活成本明显高于普通家庭。就业年龄段的父母经常面临工作与照料子女的两难选择。从国际经验看,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渠道就是提供托养服务。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起步和发展较晚,无论是服务机构建设、公共财政投入、专业队伍培养、服务能力建设等都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广大智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求,也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因此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本文从社区、托养机构及特教学校内的智力残疾人着手,了解哈尔滨市主城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智力残疾人的教育、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现状及托养需求;掌握哈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及特教学校内智力残疾人的托养培训需求;探索影响哈尔滨市智力残疾人托养需求的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创造条件,为政府出台相应扶植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推进哈尔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取档案、实地考察与培训师座谈和电话访问其监护人等方法对哈尔滨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特教学校及社区智力残疾人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残疾人基本状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家庭住址、残疾等级等),生活自理能力,接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托养需求,培训需求等。 研究结果: 1.哈尔滨市所辖八区十县(市),智力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口数的9.09%。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和道外区这四个主城区的智力残疾人占全市智力残疾人口数的43.50%。 2.14个社区143名智力残疾的调查表明,智力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占60.14%。月收入500元及以下的占64.34%;46.15%的残疾人家庭属于低保家庭。就业方面,95.10%的智力残疾人无业或没有就业能力,就业率仅为4.9%,。教育方面,未接受任何教育培训占55.24%。托养需求方面,有意愿进行居家或机构托养的占35.67%。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自理程度以及受教育情况与智力残疾人有无托养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3.哈尔滨市残疾人托养培训指导中心托养的71名智力残疾人调查显示,托养的智力残疾人以年龄16~23岁组人数最多,占47.89%。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占76.06%。人均月收入500元及以下的占26.76%;33.80%残疾人家庭享受低保。未接受任何教育培训的智力残疾人占22.53%。在培训需求方面,所有在机构托养的残疾人都有意愿参加培训。 4.在对主城区内的全部六所特教学校的394名智力障碍学生托养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日间照料需求的占24.87%;有寄宿型集中托养需求的占7.87%;另有9.14%需要1对1照料,1.52%要求家长陪住。培训需求方面,30.20%的残疾人希望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64.72%的残疾人有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的需求;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排在首位的是电脑操作,占31.98%。 结论: 1.智力残疾人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差,受教育水平低,就业能力差,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等问题。 2.哈尔滨市主城区智力残疾人托养状况并不乐观,亟待解决。 3.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智力残疾早期预防筛查机制,增大财政投入,完善对智力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扶植政策。 4.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层面应逐步形成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机构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