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李斯特两部管风琴作品创作技法研究 收藏
李斯特两部管风琴作品创作技法研究

李斯特两部管风琴作品创作技法研究

作     者:刘幸幸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福源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      题:李斯特 管风琴作品 创作技法研究 

摘      要:弗朗兹·李斯特(1811-1886)生于匈牙利的雷汀,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研究李斯特的权威:阿兰·沃克博士所写的三卷本《李斯特》传记,他将李斯特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演奏大师,1811——1847》;《魏玛,1848——1861》;《晚年,1861——1886》。在1811-1847年间,他热衷于钢琴音乐,受帕格尼尼的影响把小提琴演奏技巧转化成为令人眩晕的钢琴技巧,在这一时期创作了钢琴曲集《旅游岁月》的第一部,改编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还创作了多部艺术歌曲,大量的改编曲使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呈现华丽夸张的特征。1847年当他结识卡罗琳公主后,决心结束辉煌的演出生涯开始新的生活。于是李斯特在1848年定居于魏玛专心从事创作,这个时期的李斯特创作了大量的管弦乐作品,如12部交响诗,交响曲《浮士德》和《但丁》、19首《匈牙利狂想曲》、《旅游岁月》第二部等。而在1850年,李斯特开始创作管风琴作品,专为管风琴而作的有35部,这些作品一直未得以重视和关注。但是这些作品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其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是不能被忽略的,理应被挖掘出来。本文从这35部作品中选择了在和声、调式、织体等创作技法上具有代表性的两部管风琴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创作技法的分析以此研究李斯特中晚期创作风格的变化,以及他对管风琴艺术的贡献。本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管风琴概况。从管风琴的起源、发展、繁荣、衰落、复兴等方面进行概括,阐述李斯特写作管风琴作品的背景,以及作品的基本概况。第二章集中对李斯特的两部管风琴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主题动机、织体等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第三章总结李斯特在两部管风琴作品中创作技法的创新之处。和声与调性上的变化:减七和弦、非功能性和声进行使调性功能模糊,调性不稳定甚至是无明显调性。这种创作思维预示了音乐的未来,是无调性的萌芽,成为了德彪西、巴托克和其他现代作曲家的启蒙之路。而对主题材料的发展承前启后,既延续了其交响诗《前奏曲》的主导动机运用手法,还对主题进行变形。第四章阐述李斯特管风琴作品对管风琴艺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通过演奏技法和织体结构以及作品中所融合的浪漫主义特征进行阐述。李斯特是“炫技大师,他的炫技性在其管风琴作品中仍然表露出来,在管风琴作品的写作中融入钢琴化的织体。他追求力度的极限对比,追求手指在键盘上的跑动,追求织体结构的丰富多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