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肝脏损伤修复的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范洪学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摘 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实质细胞的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肝细胞移植提供了新型的种子细胞,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骨髓MSC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规范骨髓MSCs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对损伤肝组织的促修复作用及机理的探讨。结果显示MSCs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梭形,传代培养中细胞均质性明显提高,细胞传代稳定。在特异因子诱导下,具有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等性质。局部移植BM-MSC后,可提高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恢复,表现为整体状态良好,肝组织修复增强,存活率提高。蓝色荧光标记供体细胞在受体修复组织内有大量分布,说明BM-MSC参与了受体损伤的肝组织修复作用,也说明了肝损伤的宿主分泌了某种特殊因子,诱导归巢供体BM-MSC促肝损伤细胞的修复。这种促修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体的BM-MSC向肝细胞转化取代受体细胞还是分泌了促肝细胞增殖特异因子作用宿主肝细胞,促进其增殖,还是二者兼有之,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