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B的污染型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行为意向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晏永刚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污染型邻避设施 公众参与行为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摘 要:邻避设施是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其收益由全社会所共享,但是负面影响仅由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承担,所以容易受到当地居民的抵制。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邻避冲突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环境污染类的邻避设施,近些年频频引发邻避冲突事件。究其根源,其实质是邻避项目在决策过程中,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公众被排除在项目决策之外,这会激发公众的负面情绪,进而采取非理性抗争行为。由此可见,公众参与是化解邻避问题的重要手段。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虽然对公众参与的重视度有了明显提高,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且公众参与意愿不足,参与行为十分被动。鉴于此,本文从公众个体角度切入,以社会心理学中的“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公众参与污染型邻避设施决策过程的行为意向展开研究,有助于引导公众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参与,从“消极参与转向“积极参与。首先,论文明确界定了污染型邻避设施、公众参与、行为意向和公众参与行为意向的概念,阐述了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计划行为理论、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后文的研究内容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从公众参与行为意向层面分析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对它的影响程度。同时,通过阅读近年来在邻避决策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关于公众参与行为研究的文献,结合污染型邻避设施的特征,进一步挖掘影响公众参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层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污染型邻避设施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行为意向模型。再次,基于前述章节构建的理论模型,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中的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适配度检验、路径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公众个体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公众参与行为意向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同时,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还通过行为态度变量间接对公众参与行为意向产生正向作用。其中,利益因素是行为态度的主导因素,保障条件是知觉行为控制的主导因素,外部引导是主观规范的主导因素。最后,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根据因素重要性程度,依次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从积极宣传公众参与活动的益处、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及表达出重视公众意见与接受监督的诚意等三个方面加强公众对参与工作的正面态度;其次从完善公众参与渠道和保证信息公开程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以及加强公众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升公众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能力;最后从培育民间专业环保组织以及加强政府和社区的公信力等两个方面加大主观规范对公众参与的能动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