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愈生肌散在慢性创面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树忠;彭湃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07[医学-中医外科学]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创面愈合 创愈生肌散 糖尿病性慢性创面 缺血性慢性创面 血管生成
摘 要: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素及机体内在因素如营养不良、缺氧和感染等作用所导致的损害,表现为破坏皮肤完整性及丢失正常组织和皮肤的功能。而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创面愈合过程受到损害,愈合时间往往超过14天,甚至4-6周不愈合,这样的创面称为慢性难愈创面,简称慢性创面。慢性难愈创面多由糖尿病、静脉曲张、动脉炎、动脉硬化、缺血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在我国,伴随人口逐步老龄化,糖尿病、下肢静脉溃疡、褥疮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创面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外伤性的创面中,因局部挤压造成局部血运不良、静脉回流受阻所导致的溃疡性慢性难愈创面,也是患者后期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实验已证明慢性难愈创面愈合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局部血运不良,创面愈合血管化延迟,因此,寻找促进创面愈合的血管化的新药十分必要。创愈生肌散是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根据中药传统方剂生肌散改良而来的新型中成药制剂,该新药是一种止血、消肿、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治疗各种烧烫伤、外伤有效的方法,是抑制外伤出血感染及促进伤部愈合的有效药品。 为了研究创愈生肌散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本研究采用糖尿病大鼠慢性难愈创面模型以及兔耳缺血性慢性难愈创面模型以模仿目前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性难愈创面和缺血性难愈创面。对两种慢性难愈创面模型经随机分组后给予外用创愈生肌散和rb-bFGF,以未作处理的创面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伤后第1、4、7、10、14和21天观察各组慢性难愈创面的愈合情况,使用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慢性难愈创面中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VEGF、HIF-1α以及Ang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慢性难愈创面中CD31和CD34的表达,用以验证慢性难愈创面中的血管生成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在糖尿病性慢性难愈创面模型中,创愈生肌散组糖尿病性慢性难愈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1.3 2.1)d,rb-bFGF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3.2 2.4)d,对照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6.8 2.8)d,创愈生肌散组慢性难愈创面的愈合时间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慢性难愈创面模型中,创愈生肌散组糖尿病性慢性难愈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2.6 2.3)d,rb-bFGF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4.7 2.5)d,对照组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7.2 2.8)d,创愈生肌散组慢性难愈创面的愈合时间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发现,在给药后的,创愈生肌散组的创面标本中的VEGF、HIF-1α以及Ang1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标本中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31和CD34后进行血管计数发现创愈生肌散组创面标本中的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实验结果证明,在两种常见的慢性难愈创面中使用创愈生肌散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愈生肌散通过上调VEGF、HIF-1α以及Ang1等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而促进创面中的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