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54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收藏
54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54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作     者:雷建波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所剑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胃肠道间质瘤 伊马替尼 基因突变 

摘      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GIST患者54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相关因素。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率采用Life Table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上述所有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临床病理结果:542例GIST患者,男性280例(51.66%),女性262例(44.34%)。发病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占总例数70%;肿瘤发生部位主要在胃256例(47.23%)和小肠156例(28.78%),占总例数76%。46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74例患者未行手术。术后病理行免疫组化示:CD117阳性率92.73%(434/468),Dog-1阳性率95.79%(205/214),CD34阳性率84.4%(395/468),S-100阳性率16.16%(58/359),SMA阳性率34.33%(126/367)。 2、基因突变结果:112例患者行基因检测,c-kit基因突变者83例(74.1%),其中外显子11突变74例(66.1%),外显子9突变8例(7.1%),外显子13突变1例(0.9%),未检测出17号外显子突变;c-kit基因11外显子缺失突变最为常见,共41例41例(41/74,55.4%),其次为点突变22例(22/74,29.7%);PDGFRA基因突变5例(4.5%),未检测出12号外显子的突变。c-kit基因和PDGFRA基因野生型24例(21.4%)。 3、预后结果:390例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22个月),125例复发或转移,复发时间38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2个月,其中53例死亡。中高危度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可延长生存时间。由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NIH危险度分级(P=0.000OR=5.68495%CI:2.2154.585)、肿瘤部位(P=0.021OR=3.05195%CI:1.185.855)、术后服用伊马替尼(P=0.000OR=0.99895%CI:0.998.999)、手术根治性(P=0.000OR=4.74395%CI:2.1090.667)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2004年至2011年期间361例患者Cox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根治性(P=0.000,RR=2.723,95%CI:1.864.978)、危险度的分级(P=0.000,RR=2.762,95%CI:2.023.770)和术后服用伊马替尼(P=0.002,RR=2.172,95%CI:1.336.530)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1、GIST好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GIST最为常见。 2、GIST基因突变常发生在c-kit基因11外显子。 3、中高危险度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4、肿瘤部位、手术根治性、术后服用伊马替尼以及NIH危险度分级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其中手术根治性、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和NIH危险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