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视儿童和青少年双眼视觉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收藏
近视儿童和青少年双眼视觉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近视儿童和青少年双眼视觉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作     者:李静姣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华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近视 调节 融合范围 双眼视觉 屈光矫正 

摘      要:[目的]调查和分析近视儿童与青少年双眼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各因素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从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视光门诊就诊的近视儿童与青少年患者中筛选216例,进行双眼协动参数测量,包括远距及近距水平聚散力,远距及近距水平隐斜,梯度性AC/A比率,正负相对调节(PRA/NRA),再以Morgan参考值为标准判断各参数,同时进行双眼视觉质量问卷表(Vision Quality Scale VQS)调查评分。并根据年龄分为7-12岁组和13~18岁组,根据屈光矫正前后分为未戴镜组和已戴镜组,根据近视程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以Morgan参考值为判断标准分为异常和正常双眼视觉组,问卷评分结果分为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比较与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1、研究对象各项检测结果的年龄分布:两个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组中未戴镜者比例较13-18岁组的高,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未戴镜组的梯度性AC/A较已戴镜组的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已戴镜组的PRA较未戴镜组的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负相对调节的绝对值均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总体分布上看,远近距离隐斜及正位构成不全相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近距内隐斜比例高于远距内隐斜(P0.05),远距正位比例高于近距(P0.05)。4、以问卷评分结果为因变量(Y),将性别、年龄段、Morgan参考值判断双眼视觉异常和正常、近视程度、屈光矫正前后、近距隐斜类型作为自变量(X)。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大小和显著程度,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其中年龄段X1、屈光矫正前后X2、近视程度X3被选入模型,建立回归方程为:Y=-3.549+3.490X1+2.808X2+1.512X3从方程中可以看出,问卷调查双眼视觉异常程度的评分大小与年龄段、屈光矫正前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即13-18岁者高于7-12岁者,未戴镜者高于已戴镜者,随近视程度加深,评分增高。[结论]1、从年龄分布上看,近视好发于7-12岁的儿童,高度近视者主要集中在13-18岁这个年龄阶段。随着年龄增加,双眼视觉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但总体上双眼视觉正常者比异常者多,且双眼视觉异常轻度症状者最多。2、戴镜矫正近视可以减少双眼视觉异常的发生,已戴镜者比未戴镜者近距集合力及散开力强,正相对性调节力大,未戴镜组的梯度性AC/A较已戴镜组的大。故屈光矫正对近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表现在近距。3、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无论远距或近距,正负融像性聚散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近距的范围减少尤为明显,其中高度近视者较低度近视者有更明显的减少;梯度性AC/A比率增高,正负相对调节的绝对值减小,高度近视者比低度近视者增高明显;无论远距或近距,隐斜视类型的构成无明显差异,均以外隐斜为主,但从总体上看,近距内隐斜发生比例较远距的高,远距正位比例高于近距。4、综合分析可知,双眼视觉异常症状随年龄增大和近视程度加深而加重,未戴镜者比已戴镜者加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