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九歌》中动、植物意象英译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家海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九歌》是《楚辞》中最精美的诗篇,相传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作为祭歌,随着所祭的对象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诗中创造了大量的动、植物意象。意象作为诗歌的灵魂,客观物象与诗人情感意志的结合体,往往有着比表层意义更深层次的涵义。如何准确地在译文中传达意象蕴含的涵义,成为翻译《九歌》的一大挑战。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其理论提出意义优先于形式,且意义包含两个层面,即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在诗歌翻译中,译者首要考虑的因素亦应该是意义的准确性。本论文选取了霍克斯、韦利、杨宪益和戴乃迭、以及许渊冲的《楚辞·九歌》英译本,系统对比了四种关于动、植物意象的英译,深入分析了意象翻译前后的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首先,本论文对《九歌》的民族源流、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历史地位进行了介绍,对选取的四个译本的学术评价进行了总结,对诗歌意象翻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接着,本论文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理论原则进行了全面概述,对“功能对等理论在诗歌意象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然后,本论文对《九歌》中出现的动植物意象进行了系统归类及简要分析;最后,本论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对《九歌》的四个英译本中动植物意象翻译进行了深入对比及分析。通过以上整体研究和对比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霍克斯和韦利的意象翻译思想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高度一致性,而许渊冲和杨宪益则侧重保持译本的韵律和情感表达;(2)霍克斯在处理动、植物意象时,全面分析了意象的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其译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3)要实现功能对等,在翻译不同意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翻译策略和技巧的选择上可以适当灵活多变。如霍克斯在翻译《楚辞·九歌》动、植物意象时,采取直译、意译、仿译、简化拉丁学名等翻译方法,尽量使译文实现最大化的功能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