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岱海地区早期游牧民族墓地研究 收藏
岱海地区早期游牧民族墓地研究

岱海地区早期游牧民族墓地研究

作     者:孙金松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潘玲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主      题:岱海地区 早期游牧民族 分期研究 文化因素比较 

摘      要:岱海地区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境内,自1979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毛庆沟墓地始,该区域内独特的早期游牧民族遗存逐渐进入学术视野。随着近些年新的考古材料的发表,对岱海地区东周早期游牧民族遗存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本文通过对岱海地区已发表的东周早期游牧民族墓地材料的重新梳理,建立起该地区自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阶段早期游牧民族遗存的考古学编年框架,并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比较,将该地区东周早期游牧民族遗存分为六组且对各组文化因素及人群构成进行相关探讨。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 首先对本文所使用的“岱海地区和“东周早期游牧民族两个概念进行简要的说明;其次对岱海地区的环境面貌及学界对该地区东周早期游牧民族文化遗存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部分:墓地概况 从墓葬形制、殉牲习俗和随葬品三方面对岱海地区的毛庆沟、饮牛沟、崞县窑子、忻州窑子、小双古城、草号沟、水泉等七处东周早期游牧民族墓地进行简要介绍与归纳。 第三部分:随葬品类型学研究 以陶器、青铜器、铁器为主,对该地区墓葬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鉴于本区域内所有墓葬之间无打破关系,故仅能依据陶器腹最大径由早到晚不断上移的趋势对陶器进行型式划分,而对于无明显变化趋势的青铜器与铁器则未进行式别的划分。 第四部分:墓地分期研究 以陶器间组合关系及腹部最大径相对位置及变化趋势为出发点将本地区考古学遗存分为三期六段,并通过与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的比较,将一期定为春秋中期至春秋晚期、二期为战国早期至战国中期、三期为战国晚期,进而衍生出各期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随葬品的组合关系。 第五部分:相关问题探讨 结合分期结果,通过对诸墓地葬俗、随葬品组合关系,将岱海地区东周早期游牧民族遗存分为六组,通过各组文化因素分析得出A组遗存首先到达岱海地区,A、B两组遗存构成C组遗存,C、D组遗存构成E组遗存的结果,并推测A组遗存的来源与浑河流域、土默特平原有关。 通过对各组人群构成分析将本地区人种混居、融合分为四个阶段,并认为岱海地区并非从事游牧经济的古蒙古高原人种南下的第一站。 第六部分:结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