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新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淑杰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1104[工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工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主 题:高新区 产城融合 BP神经网络 Topsis法 吉林省
摘 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从设立以来,一直注重产业建设,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使高新区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换的重要基地,也是带动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虽然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视了园区内应具有的城市功能,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使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挑战。对此我国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这一发展路径。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城融合理念逐步深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走产城融合型发展道路,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对吉林省各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并总结高新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开发区的发展状况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与改进Topsis法对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度进行评价,按照综合评价结果对吉林省各高新区的产城融合状况进行等级划分,并对影响产城融合度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综合结果,对吉林省各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对各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空间利用不合理、生活环境建设不完善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园区的产城融合程度,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2)本文以高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按照全面、客观与现实性等原则,从影响高新区产城融合度的人口环境、生态环境、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城市建设环境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高新区产城融合度评价研究体系,全面客观的对吉林省高新区的产城融合状况做出相应评价,为产城融合问题的定量化研究做出进一步探索。(3)根据研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度水平相对较低,在整体上都有着较大的提高空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分别是0.8030、0.4800、0.3474、0.1737、0.2291。(4)按照产城融合类型划分标准,对各高新区的产城融合类型进行划分,其中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在吉林省高新区的产城融合状况中相对较高,属于融合度良好型,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基本融合型,而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产城融合度较低,属于产城失调型。(5)对产城融合度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表明,评价体系的各项影响因素与高新区产城融合问题关联度较高,影响程度较大。各高新区在不同环境建设上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了整体区域的产城融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