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皮素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病变)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春燕;张忠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胃癌是人类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其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胃肠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蛙皮素(bombesin, BN)作为一种脑肠肽,广泛分布于胃肠道的P细胞内,P细胞以胃窦和十二指肠最多,对消化功能有重要作用。BN是一种含14个氨基酸残基的生物活性多肽,其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在其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效应之一是作为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促进各类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关于蛙皮素在胃癌前疾病(病变)和胃癌演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蛙皮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各组病变中的表达,探讨蛙皮素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物的价值,进而为临床工作中监测和诊断胃癌前疾病(病变)和胃癌奠定实验基础,为开辟以蛙皮素拮抗剂治疗胃癌这一新途径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本研究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内窥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者的活检标本和部分手术患者切除标本,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17例,胃癌18例。全部病例均经HE染色病理证实,且胃癌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蛙皮素蛋白和mRNA在上述各组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从而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苏木素与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进行胃黏膜的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17例,胃癌18例。免疫组化SP法测定蛙皮素表达水平:蛙皮素蛋白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分布为棕色,着色部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浆,细胞核无着色。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318±0.0371)、(0.1114±0.0194)、(0.3387±0.0465)、(0.3946±0.0621),各组间两两比较,胃癌组、不典型增生组均分别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相比,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相比,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T-PCR法检测蛙皮素mRNA表达水平:蛙皮素mRNA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表达量先降后升,蛙皮素与β-actin的整合光密度(integrated density value, IDV)比值分别为(0.1100±0.0371)、(0.0914±0.0213)、(0.3017±0.0625)、(0.6958±0.0724)除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胃黏膜癌变的过程中,胃黏膜组织中蛙皮素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提示蛙皮素可能在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在胃黏膜的演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对于病变的不同阶段具有一定的提示及监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