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中争议性问题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晓敏
授予年度:2010年
摘 要:本论文以笔者对社会科教育中争议性问题教学的长期研究为基础,结合笔者深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调查与实践,从理论上梳理了争议性问题教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其现实意义。然后,考察、分析了其在我国品德与社会课中争议性问题教学的实践状况,针对现实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学设计与策略的方法。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笔者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阐明了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明确了争议性问题及争议性问题教学两个关键概念。 第二部分探讨了争议性问题教学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意义。争议性问题教学诞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中,在新社会科运动时期进一步成熟,并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国内社会科教育的研究视域。同时,这一部分还从个体认知发展和培养合格公民两个方面讨论了争议性问题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在对上海地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对典型课例的分析,揭示了目前品德与社会课中争议性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开展争议性问题教学所受到的制约,以及教师对争议性问题教学认识的局限、有效教学策略的缺乏。 第四部分针对现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包括争议性问题的选题原则和分析维度;在争议性问题教学中澄清事实和观点、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协商与妥协、以及如何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核心价值;以及争议性问题教学的评量方式。 第五部分在第三、四部分的基础上,从品德与社会课的现状和争议性问题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品德与社会课五年级教材中的《自然的惠泽人类的智慧》为例,探讨将争议性问题教学有机地、有效地整合进单元内容的教学设计模式,给出操作性更强的教学策略。 第六部分为结语。这一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