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电针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收藏
电针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电针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     者:郭立群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冯晓东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电针 间歇导尿 康复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间歇导尿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求其治疗机制,为提升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将确诊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间歇导尿法治疗,对照组仅用间歇导尿法治疗,总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尿动力学检查测出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及评估膀胱平衡状态。结果:(1)60例患者中,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损伤部位在治疗前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容积比较P0.05,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目比较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间歇导尿对膀胱容积增加变化不甚明显。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组间比较P0.05,说明减少残余尿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 两组治疗后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例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的作用,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电针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有效。2.电针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能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改善膀胱最大容积,促进膀胱达到平衡功能状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