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收藏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作     者:SABIN SUBEDI(赛兵)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傅德良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术后胰瘘 危险因素 组织病理学 

摘      要:背景: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术后胰瘘(POPF)的发生受到许多可变因素和不可变风险因素的影响。其中胰肠吻合术(PJ)技术是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虽然有各种不同的PJ技术方法以减少或避免POPF的发生,还没有一种PJ技术可以完全避免POPF。本课题将通过回顾性研究,介绍一种新型单层端侧吻合PJ方法,比较不同PJ方法对POPF形成的影响,并分析预测围手术期的临床病理参数对POPF发生的风险。 方法:从2008年9月到2012年3月,共有151例患者在高手术量医院接受由单一的胰腺外科医生给予的PD手术治疗。PJ吻合术方式包括:捆绑式胰管内引流(BIS)组(n=43),单层端侧吻合胰管内引流(SLIS)组(n=40)和单层端侧吻合胰管外引流组(SLES)(n=68)。通过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吸烟、心脏病、高血压(HTN)、手术前胆道支架置入术、手术时间、输血、吻合口型、主胰管直径(PDD)、胰腺质地、病理、纤维化评分及脂肪化评分。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PJ吻合和与POPF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危险性因素。 结果:我们观察到BIS组POPF的发生率为34.9%(N=15),SLIS组为30%(n=12)和SLES组为48.5%(N=33),统计分析显示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POPF总发生率为39.7%(A级:26.5%,B级:8.6%,C级:4.6%)。SLES组住院时间最短,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SLES=14.9±6.4d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