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GFβ1/Smad3通路全反式维甲酸治疗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烜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全反式维甲酸 炎症性肠病 TGF-β1 Smad7 pSmad3
摘 要:目的: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目前病因仍不清楚的疾病,其中免疫炎症-抗免疫炎症反应的失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发病机制。全反式维甲酸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已用于许多免疫性皮肤病等的治疗,本文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有无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治疗IBD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方法:成功复制大鼠TNBS结肠炎模型后,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造模组(TNBS组),全反式维甲酸组(A组)、美沙拉嗪组(M组)、全反式维甲酸+美沙拉嗪(MA组),各组给予不同的药物灌胃一周,在给药的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基本情况:包括观察粪便形态,立毛、进食、活动、监测体重变化等,行相应的DAI积分,至实验结束,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大体观(如有无溃疡、溃疡大小等,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肠壁活动度如何,是否僵硬等),取各组的结肠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各组的病理学变化情况。使用QT-PCR检测TGF-β1 mRNA,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最后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积分光密度值的办法,测定组织中Smad7蛋白及磷酸化Smad3(pSmad3)。最后用ELISA法检测IL-17、TNF-α的水平。明确全反式维甲酸是否可以通过对该通路的影响来发挥其免疫调节的作用。结果:1、造模24小时后,在给予药物干预前,首次行dai积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及各治疗组dai(大鼠的一般情况评分)评分均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表明结肠炎模型被成功复制,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间dai积分无明显差异,提示造模形成的结肠炎症严重程度较一致;此外,经给予不同的药物灌胃处理后,与tnbs组相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dai及tdi评分(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评分)以及结肠大体观较tnbs组均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下降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免疫组化检测smad7蛋白表达情况显示在模型组最高,治疗后均较tnbs组明显降低(p0.05),MA组炎症因子水平最低,所有治疗组经干预后仍较空白组高,明显低于TNBS组。结论:1.炎症性肠病中存在着TGFβ1/Smad3通路的受损,导致尽管结肠炎大鼠TGFβ1升高,但由于pSmad3大量减少而Smad7大量增加,该通路被阻断,导致TGFβ1未能发挥其正常的免疫抑制作用;2.全反式维甲酸可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及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起主要抑制作用的Smad7蛋白,即在基因水平上减少Smad7转录,直下调Smad7蛋白的表达,间接增加pSmad3的含量,从而恢复该通路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