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羟乙基淀粉对结直肠癌术后肠壁通透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收藏
羟乙基淀粉对结直肠癌术后肠壁通透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羟乙基淀粉对结直肠癌术后肠壁通透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     者:蒲晏均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亮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结直肠癌 手术 肠屏障 肠粘膜通透性 羟乙基淀粉 

摘      要:目的:人的肠粘膜面积约400m2,在发挥吸收作用和免疫作用的同时,其中大部分面积与外环境相接触;与其接触的内容物包括细菌/毒素和它们的产物,这些内容物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肠粘膜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内毒素通过肠粘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的结构及功能的总称。正常的情况下,肠道不仅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还具有肠屏障功能,能阻止细菌、内毒素及有害物质侵入体内,避免引起菌血症、毒血症甚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胃肠道不仅是易受损伤的靶器官,同时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被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动力器或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阀门之一。肠屏障功能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的粘膜通透性增加是引起肠源细菌、内毒素移位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各种基础和临床研究逐渐建立了肠道屏障衰竭和肠源性全身感染的理论,肠屏障与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烧伤、创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均能造成肠屏障功能损害,肠壁通透性增高,细菌和内毒素即能穿越损伤的肠粘膜进入组织和血液中,发生细菌、内毒素移位,进入组织和血液循环中的细菌和内毒素又反过来作用于肠壁,进一步加重肠屏障损伤,导致肠壁通透性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因此,在各种应激条件下如何对肠屏障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 结直肠癌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手术是其根治手段。有研究证实创伤、手术等应激条件下,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可通过肠黏膜侵入肠外组织,导致肠道菌群和内毒素移位,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故对危重及手术患者如能进行肠壁通透性监测,了解其肠屏障功能状态并予以降低肠壁通透性的治疗,对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尽量减轻对肠屏障的损伤,降低肠壁对细菌和内毒素的通透性,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旨在利用羟乙基淀粉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降低患者肠壁的通透性,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方法:选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的结直肠癌且行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其中结肠癌21例、直肠癌39例;年龄35~72岁,平均61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正常人10例(用于与患者术前比较)。两组术前及正常人组均用甘露醇和乳果糖检查肠壁的通透性;实验组术后静脉给予羟乙基淀粉干预治疗(10mL·kg-1·d-1,连续使用五天,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用任何胶体溶液,仅给予晶体液)。两组术后第三、第五天检测血色素、肝肾功能、电解质;第五天如果肠功能恢复,用乳果糖和甘露醇检测肠壁通透性,同时记录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1)正常人组乳果糖/甘露醇(L/M)平均值(0.027±0.011);实验组术前乳果糖/甘露醇平均值(0.036±0.025),术后乳果糖/甘露醇平均值(0.046±0.021);对照组术前乳果糖/甘露醇平均值(0.032±0.028),术后乳果糖/甘露醇平均值(0.064±0.017);(2)实验组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80.5±12.7h),而对照组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为(94.3±14.4h);(3)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均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高于实验组。结果显示:①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肠壁通透性较正常人组增加(P0.05);②实验组和对照组肠壁通透性术后均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程度比实验组明显(P0.05);③实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浆白蛋白均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壁通透性较正常人高,存在肠屏障功能障碍;2.结直肠手术使肠壁通透性增高,损伤肠屏障功能;3.结直肠术后常规治疗不能降低肠壁通透性,保护肠屏障功能;4.结直肠癌术后使用羟乙基淀粉治疗可降低肠壁通透性,改善肠屏障功能,提升血浆白蛋白,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节约了使用血浆制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