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春萍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摘 要:湖北省内流经1062公里的长江和979公里的汉江,水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内共有大小支流1193条。省内水域总面积达0.25亿亩,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星罗棋布,其中50%以上水域属于适宜养殖水域,水域资源居全国首位,渔业发展优势明显。作为我国淡水渔业的主产区之一,长期雄踞我国淡水渔业第一位,连续18年淡水产品总产量无出其右。然而,随着湖北省一些地区和部分种群的渔业资源被过度开发、渔业水域污染加重、人口剧增、水产品消费意愿增强等问题的出现,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因此,本文首先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接着对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第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提出渔业可持续发展内涵,依据科学性、综合性、层次性、协调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中国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第四,通过对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在全国的尺度范围内对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第五在此基础上,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7个指标和渔业可持续水平的灰色相关度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灰色关联度最高的10个指标。最后,以前面的研究结果为基础,为深入和全面实现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制定因地制宜的现代化渔业发展提供较为科学的政策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部分首先探讨了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整理了相关理论和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论文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据实地调研考察及宏观年鉴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渔业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应用渔业生态足迹指数模型,测度了湖北省渔业生态足迹指数,并首次将脱钩理论应用到生态足迹指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了湖北省生态环境与渔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响应关系。第三章中国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的构建。依据国内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构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子系统,经济增长、产业产值、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推广、生产要素、区域贸易、资源评价、机动渔船、污染状况和旱、涝状况10类要素层和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长率、渔业产值对渔业经济总产值占比、渔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等27个具体指标。采用熵值法对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04~2011年8年间的26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依据得到的熵权值计算了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第四章湖北省基于省域比较的渔业可持续水平及时空演变分析。首先利用熵值法得出的权重,对全国及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1年的渔业可持续水平进行计算,并依据2005年和2011年渔业可持续水平相似程度,由低到高,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种类型。接着从全国范围对中国省域渔业可持续水平进行分析,最后对湖北省基于全国水平的横向比较进行渔业可持续水及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优势,超全国平均水平。第五章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湖北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主要由于渔业养殖单产水平、养殖渔船总功率、渔业养殖面积、渔业捕捞业产量增长率、污染造成水产品数量损失、渔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等指标值的变化。第六章实现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依据已经得到的研究结论从政府、科研机构、渔业从业者三个层面对实现湖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