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的珍珠——论当代儿童小说中的“留守儿童”形象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方卫平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陆续出现了诸如改革文学、农民工文学、打工文学等反映时代大潮的文学样式。但是还有一类文学现象长期为研究者所忽视,那就是以留守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当代留守儿童小说。 留守儿童问题己然成为社会科学的前沿话题,却仍未成为儿童文学的热门话题。在儿童文学领域,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较小,精品甚少。当下对留守儿童小说的研究十分匮乏,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小说中“留守儿童形象的典型性和丰富性研究的不够,对他们富有个性与共性的心灵图景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对留守儿童形象塑造的方法,以及留守儿童小说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乃至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精神坐标没有给予准确定位。 本研究立足十余年间的留守儿童小说创作,从儿童观的角度,运用童年历史学、主题学、形象学、心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将“留守儿童形象较为细致全面地还原出来,以求再现其丰富的心灵图景。 除绪论和结语,正文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留守儿童小说的创作现状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小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社会批评与审美批评构成了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维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从社会维度对留守儿童形象、人物关系、儿童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留守儿童形象类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主要分为孤独的守望者、儿童天性的扭曲者、命运的抗争者三类,在每种类别中又根据留守男童与女童的差异细化出小类,并具体描述了留守儿童形象所表现出的特殊心灵图景;第三部分以留守带给儿童的心理阴影,亲情缺失以后的情感代偿,留守儿童对城市文明的想像和体验等三方面为出发点探寻构成留守儿童形象类型的复杂成因。第四部分从审美维度对留守儿童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建构留守儿童形象的审美距离、审美视角以及审美旨趣等多重审美维度。 绪论部分提出了研究对象及现有研究的不足,结语部分则从多角度肯定了留守儿童小说的价值及意义。从“源头和“归宿的映照中,紧紧围绕“留守儿童形象进行分析,确定了留守儿童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独特性,并挖掘了影响留守儿童小说创作的因素。对于笔者而言,当下能够穷微薄之力为留守儿童小说研究提供现实的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