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信阳毛尖茶历史文化及遗产保护研究 收藏
信阳毛尖茶历史文化及遗产保护研究

信阳毛尖茶历史文化及遗产保护研究

作     者:朱晓雯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惠富平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主      题:信阳毛尖茶 茶叶史 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信阳毛尖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信阳产茶始于东周,信阳毛尖茶历史悠久。信阳毛尖茶在唐代被称为“大模茶,在宋代被称为“片茶、“散茶,在明代被称为“芽茶、“叶茶,直到清代其名称最终被确定为“信阳毛尖。唐宋时期是信阳茶发展的兴盛时期,茶区有所扩大。明代由于官府的剥削和繁重的茶税,信阳茶开始衰败。到了清末,信阳八大茶社的成立使信阳茶的发展进入转折期,信阳毛尖茶的产量有了提高。至民国时期,新技术的引进使信阳毛尖茶有了较快的发展,种植面积较广,产量较大,这使信阳逐渐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的重要茶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和扶持信阳毛尖茶的生产,一批龙头企业的相继成立,带动了信阳毛尖茶的进一步发展。信阳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为信阳毛尖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信阳传统的茶树品种为“信阳大叶茶。信阳毛尖成品茶根据其鲜叶采摘时间的不同分为明前茶、谷雨茶、眷尾茶等。信阳茶区属于中国的江北茶区,是河南省内自然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因此产出的信阳毛尖茶品质优秀,在全国茶业中有其独特地位。信阳毛尖茶的传统加工技术,是信阳的茶叶生产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信阳毛尖茶的栽培技术和采摘技术比较完整,其栽培措施包括茶园选择、茶园管理和茶树培植三个方面,其鲜叶的采摘也要求做到采养结合,并因时因地因树采摘,这些都是在汲取古人种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鲜叶是炒制好茶的基础,炒制技术是形成好茶的关键。信阳毛尖茶的传统手工炒制技艺,是在吸取“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的传统炒制手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形成的独特技艺,正是这套精湛的生产加工技术,造就了信阳毛尖茶独特的风格和优异的品质。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饮茶习俗、茶诗词、茶道茶艺以及禅茶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也是信阳茶产业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信阳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例如申请“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举办信阳茶文化节会、设立茶博馆等。不过,目前的信阳毛尖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全民保护意识不强、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不够等。建议采取更加切实的对策,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并注意引导全社会加大对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