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上海近代高校校园发展研究 收藏
上海近代高校校园发展研究

上海近代高校校园发展研究

作     者:龚冰苓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云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近代上海 高校 校园 发展分期 

摘      要:近代上海在中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校园发展对近代的教育、园林、建筑乃至整个上海近代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今校园规划设计也具有一定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以上海近代高校校园为研究对象,将校园发展分为四个时期,通过对多所大学第一手史料的研究,理清了上海近代高校校园的发展脉络;从选址、规划、建筑、景观等多个角度分析各时期特点;通过与西方近代校园发展比较对其发展水平做出评价;从风格、时局、财政、学校监督等多维度分析总结发展规律,并分析其影响。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①从1863年(实业学堂开端上海同文馆开办)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将发展分为为四个阶段。以1896年(近代大学开端南洋公学开创)、1912年(民国成立科举废除)、1927年(收回教育权运动结束)为分期节点和依据。 ②各时期特点为:开埠之际以传统书院为主;萌芽初创时首先出现了操场及校园与实习场所相邻的格局,是为校园活动空间增大、实验基地发展之雏形;嬗变期校园引进西式风格,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堪称当时之典范,校园格局多样并存,建筑功能纯化,景观初创;至发展期,校园有市郊化发展趋势,近代校园格局初步定型,绿化景观质量提升;初步定型期校园格局、景观、管理进一步成熟规范。抗战时期校舍被毁发生衰变,校园内迁,解放后返沪,且恢复迅速。 ③在发展过程中,上海近代校园始终遵循在人与律的结合中推进、在中与西的交锋中妥协、在局与财的困境中求生的规律。发展水平与西方差距逐渐缩小,符合当时师生的审美和功能需求,是为现代大学格局的雏型。战时内迁带动当地校园建设和发展,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点: ①首次对上海近代校园格局与景观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②大量引用第一手史料,多维度地对校园演变成因、发展水平与特征进行剖析。 本文的不足之处: 鉴于作者水平和时间有限未能查遍所有相关学校档案。加之此前关于近代校园景观研究几乎空白、文献中的相关资料极少且较分散,特别是关于植物的材料更为稀缺,故有待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