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性PLWHA人群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性PLWHA人群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女性PLWHA人群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陈怡蓉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建萍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主      题:云南 少数民族 女性 PLWHA 社会影响因素 

摘      要:背景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UN AIDS)指出:少数民族女性是中国艾滋病脆弱人群之一。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而艾滋病在少数民族女性中的流行更加深了社会性别的不平等,给少数民族妇女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随着国内检测范围和人群的不断扩大,全国HIV/AIDS检出人数可能不断增加,而且,艾滋病的社会影响因素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女性PLWHA人群的社会影响因素对于云南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女性PLWHA人群艾滋病的个人因素特征(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态度-高危行为),社会因素特征(就医环境、社会资本),结构因素特征(人口流动、社会羞辱与歧视);探讨社会影响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女性PLWHA的影响。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以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临沧(沧源、云县),普洱(西盟、景谷),德宏(瑞丽),昆明(宣良)四州市女性PLWHA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结果1.个人因素特征:(1)社会人口学特征:回收有效问卷366份,回收率为93.4%;沧源103份,云县93份,瑞丽52份,宜良61份,西盟24份,景谷33份;汉族196人,少数民族170人;平均年龄为35岁:超过半数(53%)的学历为文盲/小学;近一半(45.1%)的职业是务工;月收入平均为1688.86元;63.4%处于不稳定婚姻状态;大多数(98.6%)无宗教信仰。大部分(73.5%)感染途径为性传播。(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6.3%,8个问题,答对率均在70%以上,血液传播途径(98.9%)最高,蚊虫叮咬途径(75.1%)最低;大部分(55.4%)知识来源于医生。知识影响因素有学历(OR=1.582)、婚外性伴数量(OR=1.560)、调查地点、疾病告知时间早晚(OR=0.410)、个人寻求艾滋病相关检查主动性(OR=0.443)。(3)性开放态度:性开放程度处于保守的有195人(53.3%),处于开放的有171人(46.7%)。中位数得分为26分(P25=22分,P75=33分)。影响因素有单身状态(OR=0.513)、既往高危工作场所(OR=0.528)、调查地点、民族(OR=0.498)、年龄(OR=0.654)、公众歧视(OR=1.049)、既往外县长期工作(OR=1.792)。(4)高危行为:一半以上(52.5%)无婚外性伴;近一半(44.8%)首次性行为在成年以后;大部分(62%)近3个月内没有喝酒;有婚内、外性伴者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1.1%和81.0%,有近一半(47.5%)有婚外性伴,婚外性伴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民族(OR=4.835)和喝酒(OR=3.378)。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是学历(OR=4.835)和民族(OR=4.105)。大部分(69.9%)性伴危险程度处于II级,性伴侣危险程度影响因素有民族(OR=1.64)和婚外性伴数(OR=3.68,OR=4.42)。2.社会水平因素:(1)就医环境:就医交通单程用时大部分(79.2%)在0~3小时以内;大部分人(62%)有主动就医意识;大部分(72.1%)就医频率在0-3月/次;就医交通用时、意识、频率上民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社会资本:①社会关系及网络资源现状:24人(6.6%)不与任何亲属有密切交往;86人(23.5%)无可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朋友;210人(57.4%)和家人住在一起;258人(70.5%)经常他人聊天;64人(17.5%)认为从来无人关心。不同民族、地区均有统计学差异(90.05)②社会参与:大部分人(75.8%)没有参加任何组织;26.7%参加组织却从不参加组织活动;大部分(74.6%)社区/村里没有组织过活动,不同民族、地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社会支持:生病时19.90%的人表示得不到任何关心和帮助:经济困难时,68人(22.40%)得不到任何关心和帮助;不同民族、地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信任情况:大部分(66.6%)对社区/村庄的干部表示不信任;一半以上(64.2%)对医务人员表示信任,不同民族、地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结构因素(1)人口流动:既往有136人(36.6%)在外县长期打工。超过一半(66.7%)既往在高危场所工作过。不同民族、地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社会羞辱与歧视:量表中位数得分为106分(P25=93分,P75=120分)。影响因素是:高危行为指标(婚外性伴),就医指标(到治疗点时间),社会资本指标(是否经常聊天、和邻居/朋友/同事关系、对社区/村庄干部信任)。结论不同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地区和民族间应对艾滋病能力有所不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