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BCL-2和CK15在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收藏
BCL-2和CK15在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BCL-2和CK15在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     者:吴海建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顺强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毛发上皮瘤 基底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BCL-2 CK15 

摘      要:目的: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TE)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则是较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1],虽然两者生物学来源和良恶性截然不同,但两者在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形态特征方面较难鉴别。毛发上皮瘤为好发于面部的肤色、半透明状、质地坚实的丘疹,生长多年可形成斑块,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结节型基底细胞癌为好发于头面部的单发丘疹、结节,肤色、浅褐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生长缓慢,中央可出现糜烂或溃疡,周边绕以珍珠样隆起。两者于皮疹早期较难区分。毛发上皮瘤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肿瘤团块和角质囊肿,肿瘤团块是由类基底细胞的嗜碱性细胞组成,边缘排列成栅栏状,角质囊肿中央为完全角化的物质,瘤体与周围间质之间可有裂隙。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表现为,瘤体主要由成簇的基底样细胞组成,基底样细胞在瘤体周围呈栅栏状排列,可见凋亡的单细胞、纤维粘液基质、坏死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偶见有丝分裂象,瘤体和周围基质形成“癌周间隙。但是,当取材的标本太浅或组织太少时,两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不明显,而两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对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愈后的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6]。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免疫标记物BCL-2和CK15[2、5]在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病变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意义,为临床鉴别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毛发上皮瘤患者和22例面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皮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检测免疫标记物BCL-2和CK15在毛发上皮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量与表达模式的差异。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在这项研究中,对于免疫标记物Bcl-2的染色结果为:12例TE组标本中10例染色结果为阳性,阳性率是83.3%;22例BCC组标本中19例染色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86.4%。对两组间免疫标记物Bcl-2的染色阳性率进行比较,P=0.590.05(Pearson的卡方检验),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免疫标记物Bcl-2表达模式的结果为:TE组中,中央型为2例,所占比例为20%,弥漫型为8例,所占比例为80%;BCC组中央型5例,所占比例为26.3%,弥漫型14例,所占比例为73.7%。对两组中免疫标记物Bcl-2的阳性表达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P=0.540.05(Pearson的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标记物CK15染色结果为:12例TE组标本中8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6.7%;而22例BCC组标本中1例染色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4.5%。免疫标记物CK1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TE组明显高于BCC组,对两组染色结果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P=0.00790.001(Pearson的卡方检验),则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标记物CK15染色模式结果为:在TE组中,阳性表达结果则有下三种情况,4例阳性表达中央型,所占比例为50%;有1例阳性表达为外周性,所占比例为12.5%;有3例阳性表达为弥漫性,所占比例为37.5%;在BCC组中1例阳性表达为中央型。结论:1免疫标记物CK15可用于临床毛发上皮瘤与基底细胞癌的鉴别。2免疫标记物BCL-2对于临床鉴别毛发上皮瘤与基底细胞癌意义不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