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化空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收藏
文化空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文化空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作     者:张少华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钟庆伦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主      题:文化空缺 外宣 翻译 

摘      要:语言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要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本身,更要采取有效策略处理一种文化中有,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空缺现象。 外宣材料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高质量的外宣材料为外国友人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参考。外宣材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由该民族的民族心理、习俗、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而形成的。对于非本族语者来说,外宣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并不容易理解。 从文化空缺的角度来处理外宣材料中的文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派对空缺现象的阐述和奈达对翻译中次文化现象的分类为指导,从语言文化、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五个分类来探讨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的重点在于从词、句子、篇章层面实例探讨在翻译中该如何取舍中国文化因素,找到最佳的翻译策略来提高外宣翻译的文本质量,弱化因文化空缺产生的交际障碍,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实例探讨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是文化空缺产生的几个重要原因。(2)翻译的过程需要考虑语言本身和其所负载的深层文化信息。(3)外宣翻译中涉及的文化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为依据来选择翻译策略有利于提高外宣翻译文本质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