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秦腔传统剧中的悲剧精神研究 收藏
秦腔传统剧中的悲剧精神研究

秦腔传统剧中的悲剧精神研究

作     者:计鹏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波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秦腔传统剧 悲剧精神 审美品格 

摘      要:秦腔,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作为古老的地方戏曲,秦腔发源于陕甘一带,经过秦风、秦声的历史积淀,在明清之际逐渐发展成熟,成长为中国梨园的一支劲旅,具有“古调独弹的艺术魅力。 秦腔根植于厚重的西北大地,取材于历史、政治和平常的社会生活内容,其发展至今,已拥有数量庞大的剧目,据杨志烈编著的《秦腔剧目初考》记载,有详细情节的剧目多达一千六百多个。其中包括文戏、武戏、须生、净角和青衣戏,以本戏居多,演出的看家戏是“江湖二十四本(《春秋笔》、《五典坡》、《下河东》、《八义图》等)。这些传统经典剧目的形成,得益于西北地区丰饶的自然和文化生态,在选材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呈现出了“慷慨激昂,苍凉豪迈的审美品格,尤其是剧中主人公的悲剧性形象引人注目,他们面对摧残和毁灭,总是能表现出奋力抗争、永不言败的悲剧精神。 为了更加具体地探析秦腔戏曲中蕴含的悲剧精神,本文拟以传统剧中的经典剧目为对象,主抓选材、矛盾冲突、舞台表演等方面进行论述。本论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记述选题缘由,归纳研究现状、阐述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秦腔传统剧概述及其悲剧精神探源。从“秦腔剧种之名的由来入笔,简述秦腔的发展和流播,并探析其生成的自然和艺术生态环境;论述秦腔传统剧悲剧性的选材倾向;从矛盾冲突和具体的舞台表演把握悲剧人物的形象塑造。 第三部分:秦腔传统剧中悲剧精神的文化意蕴。秦腔传统剧以浅显易懂的唱词,精湛的舞台表演,弘扬“忠君爱国、“义薄云天、“为爱抗争的主题,与优秀的民族文化内容高度契合。 第四部分:秦腔传统剧中悲剧精神的美学特征。分析秦腔传统剧中的悲与美、崇高与美,以《铡美案》、《八义图》、《游西湖》、《周仁回府》、《五典坡》等经典剧目为例,探寻积聚在悲剧主人公身上的生命之美和人性之美。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悲剧精神是秦腔生命延展的灵魂,只有在剧本与舞台表演中,注意发掘和弘扬悲剧主人公生命中最深沉、最隐秘的东西,才能永葆秦腔神奇的艺术魅力永不退色。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