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谈同声传译训练 收藏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谈同声传译训练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谈同声传译训练

作     者:闫枫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海平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主      题:同声传译 工作记忆 训练 

摘      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于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也飞速增加,同传人才成为国家紧缺人才。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从事这个行业,相关的培训项目和机构也在全国迅速建立起来。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更快更好的为国家输出合格的口译人才,对于同声传译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声传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其中包括对原语信息的听辨、理解,信息的储存、加工,译语信息的组织、表达和过程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存储和加工的工作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研究里,很多学者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作记忆在同声传译过程中的作用。但是该结论仍缺少客观全面的实验来证明。本文将通过实验证明工作记忆对同传效果的重要影响,进而从提高工作记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同声传译训练对策。 本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目前我国同声传译训练的培训情况以及前人有关同声传译和工作记忆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巴德利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以及表明工作记忆作用的口译模型。第二部分通过对三组不同水平的口译学生和专业译员进行同传效果、工作记忆广度和工作记忆协调性测试,证明工作记忆对同传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总结出工作记忆的发展特点。第三部分是根据上一章实验的结果,从提高工作记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同声传译训练方法。同时还根据工作记忆的发展特点,指出如何对工作记忆的训练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