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志根
授予年度:200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papilioma,IP)是泌尿道移行上皮肿瘤中的一种少见的、以内翻性生长为特征的良性肿瘤,男性好发,多见于膀胱。自从1963年Potts和Hirst报道了一例膀胱IP,至今国内外文献约有300余例报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恶变、多发和复发和上尿路IP的报道,生物学行为可呈低度恶性,故此病已逐渐被重视。 材料与方法 男102例,女11例。年龄20~78岁,平均54.8岁。发生在上尿路5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酸腰痛、尿中条索状血凝块等,病程1周~1年,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上尿路占位伴肾积水。发生在下尿路108例,其中膀胱107例,尿道1例。80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4例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病程1周~6年,其中10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4例为B超检查偶然发现。均经膀胱镜检查明确为膀胱内占位。尿常规检查:113例RBC++~++++,30例WBC+~++。 上尿路IP中,1例位于右肾盂,1例位于左肾盂,大小分别为1.0cm×1.5cm和2.0cm×3.0cm,左输尿管多发1例,肾盂、输尿管内多发者左侧、右侧各1例,大小0.5cm×0.5cm~2.5cm×3.0cm,5例均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 下尿路IP中,膀胱内单发95例,51例位于膀胱颈口,30例位于膀胱三角区,4例位于膀胱底部,3例位于左侧壁,7例位于右侧壁。大小在0.5cm×1.0cm~4.0cm×5.0cm。56例肿瘤外观呈海藻样,蒂细长。39例呈乳头样,蒂宽。12例为膀胱内多发,病灶为两处至六处不等,大小0.5cm×0.5cm~2.0cm×3.0cm。前列腺部尿道1例,1.0cm×1.0cm。行TURBt术87例(包括前列腺部尿道1例),TURP+TURBt6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例,膀眈部分切除术10例,膀脱部分切除+前列腺摘除术4例,膀肌 全切+可控回结肠膀肌术1例。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 查,明确诊断为P。8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5.4 年。1例膀肌部切术后8月,膀肌镜检示肿瘤复发,行TURBt+多处随 机活检诊断为膀肌移行细胞癌*级,行膀眈全切+回肠膀眺术。1例T URBt术后 2年半,膀耽镜检发现膀眯内复发,共三处,大小0.3cm X 0 ·scm~0·***,行TURBt,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罗头状癌。另 有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6年、8年出现膀肌内肿瘤复发,行膀眈 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仍为IP,随访3~7年未见复发。其余幻例随 访期内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1.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下尿路。 2.该病病因不明,普遍认为是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局部上皮异常 增生所玫,也有人认为化学致癌物质也是诱因。 3.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多见于膀眈 颈部、三角区和尿道前列腺部,发生于上尿路者少见。 4.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主要依靠膀跳镜和 B超、CT和 IVU 检查,其中膀脱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5.大部分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行TUR治疗。 6.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预后良好,极少复发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