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ALI/ARDS的血凝状态异常及肝素的治疗作用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霍正禄;何建;周彬;梅冰
授予年度:2007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TNF-a ATⅢ 血小板 肝素 抗凝治疗
摘 要:ALI/ARDS是由局部或全身的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病,其病理生理过程是肺内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其主要特征为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间质和肺泡渗出肺水肿、肺不张和透明膜形成,并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疾病的早期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可促进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黏附,原有的凝血和抗凝、纤溶与抗纤溶、炎症和抗炎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凝血级联和炎症级联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一种放大效应。通过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来减少肺内纤维蛋白沉积,可能成为ALI/ARDS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目的:本实验采用兔股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制造ALI/ARDS模型,观察兔不同时相点凝血、纤溶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应用抗凝药物肝素纠正发生ALI/ARDS早期凝血与抗凝,炎症与抗炎之间的失衡,以期达到减轻或防止ALI/ARDS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达到控制其病情发展的目的。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ALI/ARDS早期凝血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肝素对ALI/ARDS早期发展过程的调控机制。 方法: 1、试验分组 实验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组(B组)、内毒素+肝素治疗组(C组),每组12只。A、B、C组动物均进行麻醉、固定、动静脉插管,操作成功后B、C组动物经股静脉输入大肠杆菌内毒素(LPS)500ug/kg,控制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所有动物实验过程中持续输入乳酸钠格林注射液8ml/kg/h。C组动物注射LPS后1小时白静脉输入肝素50U/kg/h,持续5小时。实验动物连用2天。各组均于4、8、12、24、48 h抽血进行相应指标的测量。 2、主要实验方法 (1)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制备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模型;(2)用Nova Stst Profile M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3)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4)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5)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6)48 h后处死动物,取右肺上叶计算肺干湿重比值(D/W),右肺下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7)对各组动物48 h死亡率进行比较。 3、统计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D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学无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结果: 1、B、C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动脉血氧分压(PaO)明显下降,4h后B组、C组PaO均显著低于A组(P0.05),此后B组PaO进行性下降,48 h时仍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而C组PaO 8 h时达到最低值后逐渐上升,24 h时C组PaO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8、12、24、48h时C组PaO较B组明显升高(p0.05)。 2、B、C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血浆TNF-a浓度均明显升高,4h后B组、C组TNF-a均显著高于A组(P0.05),并均于8 h达到最高峰;各组TNF-a随后逐渐下降,但48 h时B组仍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而C组48 h时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24、48 h时C组TNF-a较B组明显降低(p0.05)。 3、B、C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血浆ATⅢ活性均明显降低,4h后B组、C组ATⅢ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均为最低值;随后各组ATⅢ活性逐渐升高,但48 h时B组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C组24、48 h时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12、24、48 h时C组ATⅢ活性较B组明显增高(p0.05)。 4、B、C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血小板均逐渐降低,8h后B组、C组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此后B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48 h时B组仍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而C组24、48 h时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24h、48 h时C组血小板水平较B组明显增高(p0.05)。 5、对B组动物4、8、12、24 h TNF-a与ATⅢ活性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TNF-a与ATⅢ活性之间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r=-0.798,r=-0.895,r=-0.854,r=-0.813。P0.01)。 6、A组、B组、C组的肺D/W分别为:0.2869±0.021,0.2173±0.015,0.2486±0.018。B组、C组的肺D/W明显较A组降低(P0.05);C组的肺D/W与B组相比则升高(P0.05)。 7、各组肺损伤评分:A组肺损伤评分为6分。B组肺损伤评分为18.33±3.47分,可见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局灶出血、血栓形成、肺泡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