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对《追风筝的人》中父子的人格三结构分析 收藏
对《追风筝的人》中父子的人格三结构分析

对《追风筝的人》中父子的人格三结构分析

作     者:梁雅娴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白凤欣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追风筝的人》 本我 自我 超我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小说进行了分析。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来分别分析阿米尔,哈桑以及他们父亲的心理特征及人格特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阿米尔和他父亲放纵自我的具体表现以及深层原因。第二章探讨了阿米尔和他父亲在自我影响下矛盾的心理行为。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他们不得不压抑内心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因为曾经犯下的错误在内疚之中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第三章阐述了阿米尔,哈桑以及父亲身上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他们向读者展示了道德力量对塑造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虽然作者并未对哈桑做太多的渲染,然而忠诚,善良的哈桑确是超我最完美的代言人。读者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而阿米尔和父亲都曾在本我的驱使下犯下错误,但他们最终在强大自我的控制以及超我的影响下,获得人格的升华,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文中三个主人公的言行及心理分析,本文旨在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同时受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影响。在本我的诱使下犯下错误并不可怕,只有直面错误,并在自我和超我的指引下提升自己才能最终获得健康平衡的人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