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光学鼻”系统的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平
授予年度:2001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08[工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主 题:嗅觉功能 嗅觉系统 嗅球 神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olfactory 学位论文 神经回路 未知区域 中枢系统
摘 要:嗅觉系统具有较简单的皮层固有结构,其变换后的结构在大脑的其他部位经 常出现。又由于嗅觉接受器有严格的分辨度,故嗅觉系统所要实际处理的问题比听 觉和视觉简单得多。正是由于该系统的生理重要性和数学简单性,成为探索感觉信 息处理的理想工具。由于鼻腔复杂的结构及嗅觉区特殊的生理位置,为直接的嗅觉 研究带来了不少困难。嗅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动物电生理实验、模型定量分析、ERP 以及功能性成像方法进行嗅觉事件相关行为研究。人工嗅觉系统一方面是嗅觉功能 研究的工程和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基于嗅觉机理的人工嗅觉系统对于研究嗅觉原 理验证嗅觉理论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的定性研究与模型的定量分析,为嗅觉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法。美国Freeman教授通过与嗅球实际行为非常类似的模型仿真,提出混沌在 嗅觉信息处理中的巨大作用。对于困扰现代生理学家的人类嗅觉中央信息处理和感 知编码,以及仍属于未知区域的许多人类专有嗅觉功能,一直以来,嗅觉行为相关 电位(ERP)检查作为细胞水平上评价嗅觉功能的较为客观可靠的指标之一,在嗅 觉周围系统和中枢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直到最近,包括磁源成像 (MSI)、磁共振成像(MRI)、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等在内的神经成像技术才开始被用于研究嗅觉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并使对嗅功能的 整体研究深入到神经皮质水平。他们比较成熟的研究区域目前限于由嗅觉任务所促 发的在神经成像技术能够确定的区域活动描绘上。尽管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 在嗅觉信息处理研究方面已经表现出强大研究能力及潜力。 人们对气敏传感器进行大规模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慢慢 地,出现了集采样、传输、处理、识别功能于一身的人工嗅觉系统,气敏传感器是 其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气体识别的结果。本文回顾了人工嗅觉系统的发 展,提出了基于嗅觉生理的仿真“光学鼻,来解决传统“电子鼻系统响应慢、 问口歹 浙江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 — 络大迎据集的缺点。它采用远端沉积有高聚物/荧光物质的具有交叉响应的光纤传 感器序列,经过嗅球生理模型进行信息编码,线性延迟网络解码后得到种类和浓度 信息。光纤传感器的使用,克服了电磁干扰,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而且具有响应 迅诧、瞬态响应与嗅觉感受器响应类似的特点。嗅球网络对传感器的瞬态响应进行 处理,经过神经回路的作用,气体信息被妇码在分布在憎帽细胞输出的时空模式中。 DLNN网络作为HoPfiledl995年提出的采用时间延迟作为神经绢码解码原理的实 现,由单层网络组成,将气体种类信息和浓度信息分别提取出来.克胺传统人工 神经网络收敛慢、大数据训练集的缺点。经过五种化学气体——丙酮、乙醇、乙酸、 苯、甲苯进行气体实验,证明本系统对有机气体具有较强的峻感性,并且识别算法 简单高效、可扩展、可靠、性能优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